(来源:永康人)
7月25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在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赛迪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同步揭晓。我市位列第66位,较2024年实现进位。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我市坚持“工业立市”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也是强工业筑根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方向、以集群升级锻造优势的鲜明写照。
工业筑基
打造县域经济的“压舱石”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第二产业是百强县发展的核心引擎,我市正是这一论断的生动诠释者。
数据见证实力:2024年,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48亿元,同比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超200亿元。进入2025年,这一稳健态势得以延续。1月至6月,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37.6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03.98亿元,增速6.7%。这一系列硬核数据背后,是我市精准激励和分类施策的结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经贸环境,我市建立“销美重点企业清单”,实施“一企一策”靶向帮扶,全力对冲“对等关税”冲击。1月至6月,制造业投资35.01亿元,增速29.4%,占固定投资比重30.63%。
在政策赋能方面,我市坚持“能快则快、应兑尽兑”的原则,加速存量政策落地,推动资金直达企业。今年以来,累计拨付涉企补助1.37亿元。
在梯队培育强主体方面,我市构建了“小升规、专精特新、龙头引领”的雁阵企业群。目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1062家。1月至6月,新增培育月度升规企业3家,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企业梯队结构持续优化。
向“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激活增长引擎
永康的“进”,不仅在于规模之“稳”,更在于动能之“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角逐百强县的关键之举。
2024年,我市扎实推进“智改数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版全覆盖。2025年,我市聚焦电动工具等三大试点行业,确定国标二级数改意向企业92家,签约实施48家。截至目前,累计有11家企业入围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位居金华第一;7个项目入选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库,居全省前列。保温杯行业省级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试点有序推进,为行业数据规范化探路。
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上,去年我市新增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1家、省未来工厂1家、省云上企业5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家、省级绿色低碳园区1个。今年上半年,我市充分利用“两重两新”等新一轮增量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争取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资金2118万元,申报省级绿色低碳工厂企业4家。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方面,我市出台专项方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月至6月,我市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立项11个。同时,不断强化人才引育,精准落实人才政策,今年上半年受理人才子女入学申请55份,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3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集群跃升
锻造世界级五金产业新优势
聚焦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我市加快向“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迈进。
雁阵成势,集群品牌闪耀。截至目前,我市成功摘取“世界级五金产业集群”桂冠,累计获评省级以上产业集群7个。其中,电动工具产业集群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集群、现代家具和智能家电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今年,金属雕产业成功入选省级历史经典产业名录,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产业集群的影响力。
链式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我市出台产业链培育方案,系统推进智能家居、电动工具及农机、光伏及储能等7条重点产业链建设。1月至6月,7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528.52亿元,同比增长7.08%。我市还制定了《永康市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积极申报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及“新星”产业群,力争全年重点产业链总产值突破千亿,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破立并举,突破结构瓶颈。面对传统五金占比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于金华平均水平的挑战,我市一方面加快政策赋能,制定重点行业“一业一方案”;一方面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单打独斗到链式协同,从传统加工到品牌集群,我市五金产业正以更高能级链接全球市场。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产业集群能级持续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融媒记者:程明星
融媒编辑:董碧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