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研究院点评凯赛生物(688065.SH):如果合成生物是未来的石油,凯赛能否成为它的中石化?
创始人
2025-07-29 13:33:11
0

“如果合成生物是未来的石油,凯赛能否成为它的中石化?”

当我们谈论“硬科技”与“新质生产力”,有一个行业常被低估,却可能深刻改变人类制造方式——合成生物学。 这是一个将DNA当作代码,将微生物当作“工厂”的新世界。在这个领域里,凯赛生物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公司: 它不是PPT企业,而是真正把“菌种工程+ 发酵工艺+ 材料量产”做到了工业级别;

它不追热词,而是靠十几年打磨一条“从基因到大宗材料”的重资产路径;

它不靠补贴活着,而是已经在多个产品线上实现了自研、自产、自销闭环盈利。

它是少数能够真正“用微生物替代化工路径”的上市公司,是“合成生物产业化”这条赛道上,最具代表性的实干者。 那么问题来了: 凯赛能不能从“小分子替代”走向“大产业渗透”?

它的商业模式,是资本周期中的幻象,还是产业大趋势中的基石? 本期复利研究院,将带你拆开凯赛生物的底层逻辑:看懂它的菌种、工艺、利润结构、护城河与风险点。

研究【凯赛生物】这样的合成生物龙头企业,不能只看财务数字,也不能套传统消费/医药/材料的框架。它是一家穿越多个产业范式的公司,既是硬科技,又是制造业,还兼具全球供应链特性。

你需要一套能“横向拆行业、纵向看路径、斜向捕护城河”的复利式框架,我推荐如下五个维度:

1.技术核心:它靠什么在“微米级别”赚钱? 凯赛的根是“合成生物技术”+“工业级发酵工程”: 是否具备自主菌种构建能力? 它的发酵工艺放大能否跨越“实验室→万吨级”? 有无“不断降本”的过程优化能力?

这一层决定它是不是“PPT合成生物”,还是一个真正能产业化的工程型公司。

2.商业模式:它是“卖梦想”还是“卖材料”? 凯赛不是靠授权,而是自研+ 自产+ 自销,这是非常重的路径: 客户是谁?产品卖给谁?议价力高吗? 是“定制型材料平台”,还是“通用型大宗品替代”? 是否能在“产能扩张”与“销量兑现”之间建立正循环?

重点判断:它是否有to B 的订单粘性,有没有提前锁单?

3.产业定位:它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什么位置? 合成生物不是纯国产化替代,而是全球技术竞争: 凯赛是全球领先的吗?有没有被国际巨头替代的风险? 它在哪些细分赛道有全球性优势?(如生物尼龙、生物戊二胺) 出口比例高吗?贸易壁垒或区域政治风险大吗?

这决定了它未来是否会“卡别人脖子”还是被卡。

4.财务健康度:技术兑现是否转化为自由现金流? 凯赛不是烧钱型公司,它已经盈利多年: 毛利结构是否稳定?不同产品盈利能力差距多大? 投资强度高吗?是否靠融资驱动扩张? 自由现金流够不够支撑它的研发+产能扩张计划?

关注重点:它是否具备“自我滚动”的财务闭环。

5.护城河与长期演进:它凭什么穿越周期? 合成生物是慢行业,难在规模+信任+认证+客户磨合: 有无显著的工艺优势or 客户锁定机制? 是否形成了“技术+供应链+客户+认证”的完整飞轮? 是否具备产品线的递进梯度?老产品赚钱,新产品培育?

关键问题是:它能不能从“单点产品胜出”走向“平台化工业生物公司”。 结语:凯赛的独特性是,它是从基础科研到发酵工程再到全球市场打通的罕见标的。

这家公司不是短期讲估值弹性,而是讲“技术规模化+ 商业化深耕+ 全球渗透”的复利曲线。

我们现在正式开始对【凯赛生物】的结构化拆解。将依照我们设定的五维框架逐层剖析,从“技术核心”一直到“护城河与演进路径”,构建你对这家合成生物龙头的系统认知。

一、技术核心:凯赛不是“实验室明星”,而是“工厂选手”

凯赛的核心技术壁垒有三块:

1.自主菌种构建能力

凯赛不是买别人的菌种,而是自己从基因序列起步做合成生物工程菌,拥有完整的“设计—筛选—优化—放大”能力链条。

这意味着它能不断开发新材料,不依赖外部专利授权。

2.工业发酵能力

合成生物产业化最大瓶颈是:“实验室发酵能跑得动,大规模生产就失控”。凯赛历经多年,从千升级做到万吨级,具备“长周期、深发酵、高产率”的稳定放大工艺。

这是它能把“科研成果”变成“吨位商品”的关键。

3.工程体系集成力

凯赛具备一体化能力,从菌株、工艺、反应系统到后处理全链条打通,这让它能持续优化产率、降低单位成本。

这三点合起来,使它成为中国合成生物中为数不多真正有“工业级打穿能力”的公司。

二、商业模式:卖的是“替代+ 新价值”,而不是科研故事

凯赛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靠卖产品赚钱,而非靠讲授权故事或卖技术许可。

它的主力业务线包括:

生物戊二胺:全球供应主力,用于高性能尼龙(PA56),替代石化原料;

生物长链二元酸:用于特种尼龙、生物材料、润滑剂;

新材料管线拓展:正在开发生物基壬二酸、癸二酸等高级脂肪酸原料。

商业模式核心是:

把生物路线打成“可规模化+ 可降本”的大宗原料路径,直接替代化石路线产品。

这一模式的特点:

不靠讲故事,靠吨位和议价;

客户以工业材料公司为主,粘性强、转单成本高;

盈利周期长,但抗周期性好,具备“产业型稳定性”。

三、产业定位:全球合成生物工业化的稀缺样本

凯赛的独特性在于,它不是国内的,也不仅仅是生物圈的,它是:全球第一批把生物基材料真正做到万吨级量产的企业;主要客户分布在中美欧日韩等工业强国,订单来自全球特种尼龙、工程塑料与化工品巨头;出口业务占比较高,拥有稳定的国际客户体系;

但也要注意:海外认证周期长、客户转化慢、政策壁垒多,这是一条“重耕地”的慢赛道。

它的全球性不是故事,而是靠产品力一吨吨卖出去的。

四、财务健康度:盈利能力强于预期,自我造血有韧性

凯赛生物已连续多年实现盈利,核心特征是:

1、毛利率稳定

主力产品毛利在35–45% 区间波动,虽不如医药/消费品,但在大宗材料里属于高水平。

2、投资强度大但现金流自我循环

每年研发支出占比在6–8%,稳定投入;

固定资产占比高,说明扩产属于重资产路径;

但应收账款周期短、库存周转快,说明客户关系健康。

3、净利润率相对稳定

不是靠爆发赚钱,而是靠产品线复利叠加稳步增长。

财报读法关键词是:“不性感,但稳健”,适合长期主义视角看待。

五、护城河与长期演进:技术飞轮+ 客户壁垒+ 规模优势叠加

凯赛的长期优势结构体现在:

1、技术飞轮

越做越深的工艺系统,能不断延伸新产品线,打通从戊二胺→ 长链二元酸→ 尼龙→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多条路线。

客户护城河 化工品客户不是轻易替换的,一旦认证通过,关系可维持多年,粘性极强。 3、产能护城河 生物发酵产能不是资金堆就能上,要菌种稳定、工艺可控、放大验证,这是一道技术+ 资金+ 时间复合壁垒。 它不是靠爆款,而是靠多个产品线交错筑基,形成“材料型复利结构”。

小结:凯赛生物值得长期研究的核心理由

它是少数把“合成生物”从科研变成吨位生意的公司;

它已经盈利,不依赖讲资本故事生存;

它所在的赛道是未来10 年“替代石化+ 减碳路径”的重要组成;

它的节奏慢,但确定性高,适合做长期配置型研究。

以下是对凯赛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结构化拆解,围绕“营收增长、盈利恢复、现金流、负债结构、投资与运营效率”五大维度,帮你快速把脉公司发展:

1.营收:稳中有进,继续兑现扩张节奏 营收实现7.76 亿元,同比增长13.33%,同比增速较稳健,显示核心生物基材料需求持续回暖。这一趋势延续了2024年末癸二酸产线产能投放后的消费回升脉络,说明产销联动顺畅,商业化进一步提升。

2.盈利能力:净利增长显著,盈利质量提升 净利润报1.37 亿元,同比增长30.11%,净利增速明显快于营收。表明公司在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上有所突破,毛利提升与产能放量协同发力,盈利结构继续优化。

3.现金流:经营性回款良好,无融资依赖 虽未披露详细经营现金流数据,但从2024末的现金管理可知,公司有自我调节能力。同期未见频繁融资,也未大额投入财务杠杆,说明现金流健康、尚未陷入举债依赖。

4.负债结构:扩产节奏受控,财务杠杆适中 基于2024年发展节奏(癸二酸产线投放、生物基复合材料公司成立),推断本季度新增在建工程、预付款增加显著。但无大额借款或负债激增披露,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合理区间,表明扩张节奏稳妥、财务稳健。

5.投资与运营效率:研发、产销协同继续加强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8%,2025年继续稳定研发节奏。正推进癸二酸及生物基复合材料跨界应用项目。安徽复合材料公司也已成立,预示产业链纵向整合和场景化落地加速

小结与投资者行动建议:

第一季度表现优秀:营收与净利双增,盈利能力增强,是阶段性表现向好的信号。

节奏持续推进中:扩产、研发、销售动作密集,商业化路径清晰。

现金与负债稳健:未见大额举债,扩张自有节奏一致。

接下来关注点:第二季度产量放量、长链尼龙与复合材料是否兑现订单、现金流回正变实数。

凯赛是一家不讲“概念故事”,而是靠微生物发酵做吨位生意的合成生物实干派。它穿越了实验室、工厂与市场三道门槛,构建起“自研菌种+ 放大工艺+ 客户粘性+ 全球订单”的复利闭环。

我们从技术、模式、全球定位、财务结构与产业护城河五个维度,尝试还原它“慢但稳、重但真”的基本面节奏。

它不是那种“今天暴涨,明天爆雷”的票;

它是那种“十年磨一剑,只为替代一滴油”的公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伏天是减重黄金期?出汗越多减... 今年的“三伏”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出伏结束。最近有关三伏天减重的话题受到不少人的关注,网络...
原创 原... 原子弹一炸毁灭整个城市,留下的放射性不是说能持续几万年、几亿年吗?那为什么今天的广岛和长崎,不但重建...
华北强降水为何总在夜间?需留心... 近期,我国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29日至30日,内蒙古东北部、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