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北京钟鼓楼广场热闹非凡。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正式发布、“北京中轴线保护志愿者招募行动”再启程、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揭幕亮相……在“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主会场活动”在钟鼓楼广场举行,并发布一系列保护利用成果。北京东城区在永定门南广场举办了分会场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艺才艺展示。此外,故宫、天坛、景山、社稷坛、先农坛等北京中轴线遗产点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一座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自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年来,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依法保护,加强管理;文物修缮,传承历史;深挖价值,阐释传播;重塑风貌,改善民生……一年来,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进一步加强,以申遗成果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带动核心区重点文物腾退,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
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申遗成功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制持续完善,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管理单位参与,央地协同,强化北京中轴线整体性保护管理。
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编制完成《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并正式发布。同时,相关部门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行修改,明确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在保护管理制度、保护对象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阐释展示等方面进行完善性修改,修改后的《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于2025年5月公布实施。
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带动老城保护。2024年10月,位于太庙西北角的非文物建筑完成腾退整治,拆除区域已变身为绿地,这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完成的第一个腾退整治项目。2025年6月,位于西城区天桥地区的育才学校新址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随着学校新址启用、现址完成腾退,先农坛内坛的历史格局将进一步得到恢复。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带动下,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推进,今年东城区的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孚王府等文物腾退项目相继启动签约,那王府等已实现预约开放;位于西城区的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已完成全部住户腾退,醇亲王府南府等腾退项目启动签约,进一步推动老城整体保护。
一年来,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和价值阐释工作持续推进。在申遗过程中,公众参与成为最大亮点。申遗成功后,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不断加强,公众参与持续深化,居民日常沟通机制不断完善。
在巩固北京中轴线申遗期间传承利用工作成果基础上,各相关部门统筹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展示,强化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重要标识的独特价值。2024年底,《关于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阐释和传播的若干措施》发布,从“持续加强文化阐释和传播”“加强北京中轴线标识体系建设”“推动融入空间规划与风貌治理”“提升公众参与效能”“进一步提升中轴线游览体验”五个方面提出25条具体措施,全面深化北京中轴线文化阐释和活化利用。
一年来,700多位巡查志愿者、28000多名“数字打更人”、超过百万名参与者,8万多条巡检数据、16万张巡检照片……开启了一场“全民守护”的生动实践——在庆成宫举办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群众性主题活动,推出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在上海举办“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巡展和“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文化遗产大讲堂”,并启动2025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持续开展多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广邀公众参与文化遗产日常保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申遗成功以来,一座座文物古建对公众开放,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让人民群众可感可知。
2024年底,先农坛庆成宫、正阳门箭楼先后对公众开放。围绕中轴线构建文旅新场景,文旅活动不断丰富,相关部门推出多条北京中轴线主题游径、文化探访线路、研学线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行中轴、读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入选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十佳案例。“中轴有礼”文创品牌推出系列产品,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先农坛天宫藻井冰箱贴等成为“文创顶流”……琳琅满目的中轴线文创涵盖食品、文具、饰品等多种类型,全方位展示北京中轴线文化底蕴。
一年来,各相关部门积极用好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成果,深入挖掘中轴线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特色活动场所,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增强。
依托北京中轴线等历史文化遗迹,培育特色活动场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经过腾退、整治、修缮,天坛、先农坛、太庙等文化遗产的历史格局得到更好恢复,为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场所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北京中轴线遗产资源持续被深入挖掘,以文化赋能,培育中轴线上的“城市会客厅”。今年4月,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发布,其中10处位于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包括太庙、天坛、钟鼓楼、先农坛庆成宫等。
为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架起文明桥梁,在北京文化论坛期间,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成果面向世界展示;北京中轴线主题展览分别亮相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和法国巴黎、希腊雅典等城市文化中心,展现北京中轴线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向国际社会分享一年来北京持续开展中轴线保护传承工作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亮出世界遗产金名片,绘就保护传承新篇章。
(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