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正宪,全国模范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多年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她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注重教学对儿童智力与身心发展的作用,注重儿童的学习体验。她的教学经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借鉴。
提起我与《人民教育》近距离的相识,镜头要追述到36年前,在那令我难忘的日子里,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北京特级教师刘梦湘、马芯兰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实验。以“归纳的方法”重新组合教材,我首先从教材改革入手,进而进行了一系列教法改革、学法改革、考法改革,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生活。在当时“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背景下,这项改革实验的难度可想而知。就在我渴望支持和帮助的时候,1988年,《人民教育》率先报道了这项实验:“北京市崇文区锦绣街小学吴正宪老师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归纳组合法’实验,焦点集中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实验要求不留家庭作业,不加班加点,不占用其他学科课时,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小学高年级教材四册的教学任务,提前一年参加毕业考试,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验依据数学本身的辩证法和知识本身固有的内在联系,打破原有教材的编排体系,重新组成‘五条龙’进行教学……”这无疑是对我教学改革的最温暖呵护和最有力支持。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正是从那时启程,那个时刻我记住了《人民教育》,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我一直见证着这个优秀的记者团队团结合作、高效工作的敬业状态。2004年我接受了《人民教育》的采访,清晰地记得刘然、程路等老师连续几天走进我们基层学校的研修现场,课堂里他们倾听孩子的心声,下课了他们访谈校长,与教师座谈。白天紧张地采访,晚上激扬文字、整理照片,记录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唤醒教育的诗篇—追踪吴正宪的课堂》在2004年《人民教育》第17期上发表,引起读者强烈反响。文章以“美丽的‘陷阱’美丽的诗”“为了学生持久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学会360度的提问”“解开人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小标题徐徐展开,环环相扣,娓娓道来……揭示了一位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她的教学执着于学科,又超越学科,从而进入到关联着灵魂的教育境界。教师用心灵去感悟儿童的心灵、用真情去感染儿童的心灵、用智慧去启迪儿童的智慧。
多年来,作为《人民教育》读者、作者、学习者,当一篇篇自己亲手撰写的文章跃然在《人民教育》上时,内心充满了温暖与喜悦,这是我对教育的思考与表达,当一篇篇好文章进入眼帘时,我感受到了学习研究、不断成长的力量。
2005年第17期的《追求教师职业生命价值》,记录了我生命中教师工作的重要经历,激发起我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再思考;
2010年第19期的《我就这样一路走来》,至今读起来内心深处仍然会涌起动情的回忆,挥之不去,再次燃起对教育挚爱的真情;
2010年连续几期刊登了我的团队成员撰写的《听吴正宪讲课》系列文章—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又一次激发起我们对好课堂的思考与向往;
2015年第6期的《团队研修提高教师执教能力》记录了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研修探索,引发了我们对建立“人人平等、民主和谐、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研修文化的再思考;
……
谢谢你,给我温暖与力量的《人民教育》。
(吴正宪 作者单位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原标题:吴正宪:给我温暖与力量的《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