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永靖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韩定良)在临夏州永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内,防震减灾科普馆与体验馆格外吸睛,成为馆内的一大亮点。7月28日,一群学生在“地震体验小屋”中完成了一场生动的模拟演练——当震动平台骤然倾斜、墙面传来轰隆巨响时,孩子们迅速抱头蜷身,精准完成墙角避险动作。这套由中国地震局援建的“沉浸式”体验系统,融合知识讲解、应急演练与互动装置,通过抗震建筑模型、逃生模拟等科技设施,将抽象的防灾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命教育。作为中国地震局定点帮扶永靖县33年工作的缩影,这些“会说话”的科普设施让安全意识的种子在黄河岸畔生根发芽。
永靖县鹭岛青少年活动中心
游客体验地震纵横波实感
地震体验小屋内进行的防震模拟演练据了解,1992年,中国地震局被确定为永靖县的对口帮扶单位,由此建立起中央主导、地方协同的帮扶机制——在中国地震局牵头主导下,甘肃地震局具体实施帮扶项目,地方政府全力支持配合,形成垂直管理与区域协作的高效联动。30多年来,中国地震局真情实意扶、真金白银投、真抓实干帮。结合永靖县地方实际和优势条件,充分发挥行业特色,构建了以产业帮扶、科技帮扶、减灾帮扶为主体,兼顾生态帮扶、教育帮扶、旅游帮扶、消费帮扶等多种帮扶方式的独具特色的“3+N”定点帮扶“永靖实践”。2020年2月,永靖县实现脱贫摘帽,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
永靖县特色农产品据介绍,防震减灾教育不仅在永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普馆内落地生根,更延伸至广袤的乡村地区。甘肃省地震局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常态化演练,将防灾减灾的“安全网”织得更密更实。一方面组织基层干部集中培训,提升其防灾减灾的专业技能与应急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官深入重点乡镇,走进学校、村社开展“手把手”教学,指导师生和村民进行实战化演练。这些工作并非“一阵风”式的短期活动,而是依托科技创新与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让防震减灾知识在田间地头“活起来”。
责任编辑:郭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