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晚报)
荀子中学高一1班 关丁晖
1927年南昌枪声响起,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九十八年来,人民军队始终坚持“以人民而生,为民族而战”的崇高信念,守护着家国边疆。
历史冲刷留下的,是用热血铸成的忠心。九十八年前,人民军队在磨难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如即将升起的烈阳。长征路上,战士们啃树皮,度危难,用双脚丈量大地,撑起一片信仰;抗日战争中,平型关的硝烟、百团大战的火光,无不彰显着“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的决心;抗美援朝时,志愿军以“血洗长津湖”的壮烈,有力诠释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担当。从推翻“三座大山”到保卫新生政权,人民军队用滚烫热血写就“对党忠心,不负人民”的誓言,让“人民子弟兵”的称号深深烙进民族记忆里。
和平的岁月里,是默默坚守防线的担当。今天,硝烟已然散去,但军队的使命从未褪色。在喀喇昆仑的风雪里,陈祥榕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意志固守边疆;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空降兵从五千米高空纵身一跃,架起“生命桥梁”;还有钱七虎深耕防护工程数十载,聂海胜三巡苍穹,这些“不穿军装的战士”,同样以科研报国的赤诚为强军梦添砖加瓦,他们也是人民的先锋,在国家需要的地方,把坚守刻成最动人的模样。
青春的路途上,回荡着精神传承的声响。我们不必都穿上军装,因为军人的精神早已融进时代脉络。社区里,志愿者奔走服务,守护平安,用行动续写“为人民服务”的篇章;智能技术领域中,探索者不断研发创新,坚持打赢这场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校园里,无数奋进青年早已为报效国家付诸许多行动。
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接过先辈的精神火炬,把报效国家的意志扎根在心底,把担当扛在肩头,用平凡的坚守交出一份新时代的强军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