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国网武威供电公司以“电力先行官”的担当,在河西走廊的能源版图上写下生动注脚——“陇电入浙”特高压工程加速推进,架起跨区域能源输送大动脉;“2+5+2”安全机制筑牢防线,守护7229天安全生产长周期……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景,勾勒出电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轨迹。
架梁构柱 特高压引领电网“能级跃升”
3月13日,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1标)的混凝土基础开始浇筑,这标志着陇电入浙工程甘肃段全面进入建设阶段。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该工程预计2027年投运后,甘肃电力外送能力将提升至543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浙江标煤消耗1800万吨,建成后每年可向浙江输送超360亿千瓦时电量,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0%,将为长三角地区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这只是该公司电网建设的一个缩影。上半年,35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投资完成率达85.37%,“电网建设计划完成率”“基建安全质量管理成效”等3项指标并列全省第一,土门33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通过行业优质工程核查,九墩至双城镇线路提前投产,为区域新增负荷提供“电力粮仓”。
“我们不仅要建得快,更要建得‘绿’。”该公司建设部负责人介绍。针对民勤风积沙地质易扬尘、难固基的特点,创新采用“模块化防风沙基础+无尘化安装”工艺,减少施工扬尘80%;保税园、土门配套送出工程实现三维设计100%移交,苏武变电站等3项工程通过环保验收,让每一座变电站都成为“生态地标”。
政企协同的“武威模式”为工程提速提供关键支撑。通过推动市政府成立“陇电入浙”工作专班,建立“市长月调度、区县周协调”机制,破解青赔阻工、手续审批等难题47个。“哈重35千伏线路能提前15天投产,多亏了政府部门牵头协调林地手续。”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感慨道。
守正创新 全链条筑牢安全“铜墙铁壁”
3月14日,该公司2025年春检启动暨党员突击队授旗仪式在110千伏民勤变电站举行,以“严、细、实”的作风,打好全年安全生产的“第一场硬仗”。142项主网检修任务、160项配网检修任务全面铺开。这场覆盖全网的“体检”,完成了237组蓄电池核容、156台开关特性试验,也为迎峰度夏筑牢“设备防线”。
6月26日,2025年甘肃河西电网大面积停电暨电力设施抢险救援政企协同联动综合应急演练的成功举行,这项关乎河西走廊能源命脉的“压力测试”,交上了完美答卷。
安全防线的稳固,源于机制创新。该公司构建的“2+5+2”安全督查机制(两级督查体系+五项核心管控+双重保障措施),像一张精密的“防护网”——严格执行“五个不开工”原则,上半年管控8715个作业现场,查纠违章854起,上级通报严重违章“零发生”,还培育出国网级无违章个人1人、无违章现场2个。
“林电共安”的政企联动更让安全防线向外延伸。联合市林草局、发展改革委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开展防山火联巡28次;与公安部门建立“警电协作”机制,排查线路隐患46处,相当于为输电线路装上“移动哨兵”。九条岭水电站防汛演练、凉州网红安全短视频等创新做法,被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典型推广。
领导班子1377次下现场督导,不是“走过场”,而是“解真难”。从解决309项现场问题到组织159场安全准入考试,从100%合格率的安全普考到526场专题安全日活动,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坚守。
破壁攻坚 优服务擦亮营商“金字招牌”
“从申请到接电只用1.15天,还省了近万元设计费!”甘肃某碳化硅企业负责人点赞的,是该公司低压无工程用户办电的“武威速度”。上半年,这样的“加速度”惠及更多企业——289个省市重大项目中24个完成接电,新增容量10.7万千伏安,“三超三协同”服务机制让项目接电周期缩短40%。
服务的创新不止于速度。针对春耕灌溉,该公司排查整改363处设备隐患,维护1.2万户排灌设施档案,还推动4家县公司获得农业农村局政策支持,让“电水泵”成为“丰收泵”;针对分布式光伏,推出“五个一”服务,动态监控超容问题,让清洁能源“发得出、用得好”。
数字化让服务更“聪明”。“天马电管家”微信机器人解答咨询3.2万次,94座统调电厂实现计量数据全接入,758户光伏用户用上“96点曲线监测”。“以前查发电量要跑营业厅,现在手机上随时看。”光伏用户王师傅说。
投诉量同比下降33.33%、营销指标排名全省A段第2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344”全流程管控、“红橙黄”停电预警等机制的支撑,更是“把客户的事当自己的事”的初心。
站在2025年的年中坐标回望,该公司用6个月的实干,在河西走廊绘就了电力赋能的生动画卷。数千名干部员工的足迹遍布武威2.7万平方公里土地,电网骨架持续延伸,智能电网的神经末梢深入城乡角落,该公司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荣光。(武蓓蕾)
责任编辑: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