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应急救援筑起“红色防线”
创始人
2025-07-29 09:17:04
0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郑学良

  “米大爷,雨太大了,咱们得马上转移!”7月25日凌晨3时,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支农社区党委书记冀雯娜用力拍打着居民米建平的家门。此时,暴雨如注,积水已没过膝盖。

  7月23日至26日,呼和浩特市遭遇持续强降雨,面临严峻的防汛考验,危急关头,全市1658个基层党组织、21315名党员干部投入到防汛抢险工作中,1556支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

  未雨绸缪  织密防汛“安全网”

  7月25日中午,呼和浩特市已启动二级防汛应急响应。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挥中心通过城市大脑,调度气象、城管、住建和水务等部门,会商研判全市汛情,利用积水点监控平台,重点对全市17座公铁立交桥和6座下穿通道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研判天气变化。

  呼和浩特依托智慧城市“数据中枢”,构建起“市委统筹、党组联动、党员冲锋、科技赋能”的立体化防汛体系。

  “防汛工作必须跑在雨情前面!”几天来,赛罕区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应急、水务、交通等部门负责人紧张会商。

  汛期来临前,赛罕区就建立了“1+14+N”应急响应机制。各镇街组建了以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为主力的“青年突击队”,储备防汛物资30余类。

  “我们提前对全区121个易涝点进行了全面排查,每个点位都落实了责任人。”赛罕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苏国辉介绍。

  回民区的“党员防汛突击队”紧盯危旧平房、低洼处、广告牌及易涝点,不漏掉一丝隐患——发现墙体裂缝,立即拉起警戒线并派人值守;广告牌松动,即刻联系责任单位加固;排水口淤塞,毫不犹豫徒手清理杂物,只为积水能快些退去。

  同时,各社区通过微信群、宣传栏滚动发布防汛知识、预警信息,反复提醒居民远离积水、注意用电安全,并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让居民遇险情时“找得到人”。

  “@所有人 今晚有大暴雨,低洼地带居民请提前转移贵重物品!”7月24日20时,新城区胜利路社区党委书记任佳东在居民微信群发出预警信息,随后带领党员逐户电话提醒。

  社区党员包联楼栋,志愿者在单元群转发避险知识,累计发送预警信息200余条。

    

  “多亏小马及时通知,我家地下室才没被淹!”居民感谢声中,是党员干部对“预警信息必须跑在雨前面”的未雨绸缪。

  土默特左旗善岱镇构建镇、村、民协同联动防汛工作体系,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辖区内灾害隐患点、河道堤坝等重点区域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

  7月24日下午5时,巡查人员发现哈素海退洪渠河道侧壁出现溃口,湍急的水流不断冲刷堤岸,存在洪水决堤的重大风险。善岱镇紧急组织100余名镇干部和辖区派出所民警、周边村“两委”班子成立党员突击队,迅速调配三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及雨衣、铁锹、水泵、沙袋等防汛物资赶赴现场,冒雨装填沙袋、搬运石料;大型机械精准作业,对溃口进行加固处理。周边村庄的50余名村民得知消息后,自发携带铁锹、锄头等工具赶赴现场参与抢险,争分夺秒与险情赛跑。

  经过两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溃口被成功封堵,河道险情排除。

  风雨逆行 筑起“红色堤坝”

  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呼和浩特市范围内多条道路出现严重积水,各类散落杂物阻碍交通,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为保障道路设施通行安全,呼和浩特市政建设服务中心党员干部冲在前,带领全体职工赴主次干道、小街巷开展巡查工作,一经发现市政道路坑洼、塌陷、护栏倾倒、井盖丢失等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马上处理;对无法及时解决的,第一时间设置安全防护警示设施。

  凌晨4点半,城市尚在大雨中沉睡时,回民区钢铁路街道班子成员和孔家营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奋战在新华西街铁骑华府西侧内涝点,清理堵塞下水道的垃圾,启动排水设备,进行紧急抽排作业,争分夺秒应对内涝险情。

  7月25日上午,赛罕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党员王子文带头跳进齐膝深的水中疏散被困群众。同时,全局200多名城管队员分布在各个涉水路段,帮助被困车辆脱离险情。雨水打在脸上生疼,但没人退缩。

  在呼伦贝尔南路街道,社区书记赵丽茹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

  “必须排查完最后一户才能休息。”她嗓音沙哑地说道。

  这支由社区干部、报到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党员先锋队,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完成了辖区所有平房区的拉网式排查,期间还紧急驰援文明路一带的抢险救灾工作,成功救援被困车辆30余台。

  暴雨来袭时,新城区丁香北路街道党工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党员干部组成的抗洪防汛“党员突击队”,24小时轮班值守。

  在辖区内积水最深的路段,党员干部们挽起裤腿,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清理堵塞的下水井,确保排水畅通。

  “同志,前面水深危险,请绕行!”在积水严重的街道路口,党员卢晓龙站在齐膝深的积水中,不断挥舞着荧光指挥棒引导车辆。遇到不理解的司机,他就蹚水上前耐心解释:“前面道路积水过深,绕行是为您的安全着想。”

  “看到道路恢复畅通,居民能安全出行,我们再累也值得。”浑身湿透的社区干部李杰说。

  “西乌兰不浪镇有车辆被困,车内有人!”武川县交警指挥中心接到紧急报警。

  西乌兰不浪中队交警王一多、王宁、孙树文立即赶赴现场,同时联系派出所和消防队组成联合救援队。

  当他们赶到5公里外的河道浅滩时,只见一辆轿车大半没入水中,车窗紧闭,隐约可见人影晃动。

  “水流太急,直接靠近有危险!”现场指挥员迅速决策,交警设置警示标志,疏导交通;消防员携带破拆工具,用绳索固定身体后缓慢靠近车辆。

  “一、二、三,破!”随着液压钳的“咔嚓”声,车窗玻璃被成功击碎。浑浊的洪水涌入车内,民警与消防员合力迅速将被困司机救出。

  温情安置 彰显为民初心

  回民区中山西路街道吕祖庙街社区有十余户老旧平房,地势低洼,在持续强降雨中岌岌可危。

  社区干部们深一脚浅一脚蹚过积水,在平房区挨家挨户细致排查险情,并启动应急预案,提前协调辖区酒店预留应急安置房。面对个别群众不愿转移,干部们一次次登门,耐心讲清风险所在。

  “阿姨别担心,这里食宿都免费。”在赛罕区中专路街道临时安置点翠海酒店,党员志愿者郭嵩嘉正为平房区居民陆秀兰办理入住。

  安置点内,生活用品、药品一应俱全。

  “看到党员干部,心里就踏实了。”被转移群众高伟感慨道。

  赛罕区设置了14个安置点,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99人,发放生活物资2000余件。据统计,在此次防汛抢险中,赛罕区共出动党员干部2800余人次,组建党员突击队56支,排查整改隐患点142处。

  汛情稍有缓解,清水河县喇嘛湾镇的党员干部们仍没有丝毫松懈,迅速动员各村群众投入雨后排查、受损房屋加固、道路清淤加固、农田排水等工作中,用暖心服务化解受灾群众的焦急情绪,千方百计减少群众损失,保障行洪排涝畅通、村民出行安全。

  这场战斗中,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暴雨中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防线”,党员干部们成为守护居民平安出行的“贴心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群众安全无小事”的为民情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统股份1.32亿股将于8月1... 7月29日,华统股份(002840)发布公告,本次解除限售的股份数量为1.32亿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
张国清在北京市慰问受灾群众指导... 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代...
盐湖股份(000792.SZ)... 格隆汇7月29日丨盐湖股份(000792.SZ)公布,近日,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出具的《中国五...
07月29日 美元兑瑞士法郎突... Hehson外汇消息2025年07月29日,截至21时14分,外汇市场上美元兑瑞士法郎汇率突破1美元...
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查办食品违... 每经记者|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星     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