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李超然 王磊 马骏驰 摄影报道
盛夏时节,骄阳为大地带来暑气,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百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内,浓密的树冠隔绝了灼人的阳光。
“这是油松,那是樟子松,前面是本地树种五角枫。”行走其间,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如数家珍地介绍着项目区里的植被。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其境内科尔沁沙地区域面积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科左后旗是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的核心区域之一。为改善生态环境,通辽市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扎实开展综合治理,规划建设了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集中治理区面积200万亩。
朝克吐和他的团队,正是这场战役的“前线尖兵”。面对科尔沁沙地沙砾粗和蒸发快的情况,他们反复研究试验,摸索出“深栽浅埋”种植法。“这是一种深坑投苗、浅层覆土的全新栽植技术,适用于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木大苗的栽植。”朝克吐介绍,“运用这个方法既能节水,又能有效减少栽植后苗木被风沙抽打的危害,加快苗木成林速度。”
“我们周边参与植树造林的农牧民大多数都跟朝克吐站长学了这项种植技术,现在苗木的成活率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努古斯台集中治理区实现林草覆盖率超过80%,生态建设成果显著。”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党支部书记包哈申额尔敦自豪地说。
上一篇:不落一人稳安置 热饭新被暖民心
下一篇:伪造大使馆行骗 印度一男子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