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通讯员 万永强
近年来,邱县以“文旅+”为笔,勾勒出食品赋能、文化浸润、产业富民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文化为魂 焕新活力
“如何让厚重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邱县文广旅局局长韩忠领的思索,正化为生动实践。
非遗木雕传承人霍立军的工作室里,蜜枣垂着“糖霜”、金蝉似要振翅、油焖大虾泛着红光——若不伸手触摸,竟难辨是木雕还是实物。研学的孩子们围坐一旁,看他执刀如笔,听他讲木材的性情、刻刀的故事,指尖的匠心与眼里的专注,正是非遗传承最鲜活的模样。
红色记忆更成了育人的养分。南辛店乡林子村的树荫下,乡贤讲着从几棵果树到百亩果园的创业路,年轻人听得摩拳擦掌;抗美援朝老兵抚着重孙的头说:“爷爷打仗,就是想让你们快乐成长”;“产业兴旺要实干,绿水青山金不换……”志愿者把“乡村振兴”编成快板,大爷大妈跟着打节拍,政策就这么刻进了心里。
文化惠民的暖流更在城乡流淌。106场“六进”演出如纽带,将戏曲水袖、街舞非遗、电子伴奏的老腔新唱送进街巷,超十万人次沉浸其中。这份“文化答卷”,每一笔都浸着烟火气的幸福。
融合为桥 “甜蜜”致富
东石彦固村的坑塘,曾是堆满垃圾的“伤疤”,如今成了钓客云集的“聚宝盆”。绿树环合,碧水轻漾,与农田村舍拼成田园画。“从前路过得捂鼻子,现在钓友坐满岸。”村支书毛关锋笑着说。这方水域,每年给村集体增收5万元,反哺基建、滋养产业,成了乡村振兴的“活水源”。
张云固村的冰糖油蜜桃,顺着直播镜头走向全国。“家人们看这桃,咬一口甜到心坎!”桃林直播间里,一小时近百单,种桃大户张立旺算着账:“直播直销,数量高了,销路稳了!”3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尝到了枝头的“甜蜜”。
产业为基 共享成果
立足地域禀赋,邱县把特色产业做成了富民强县的支柱。2024年,食品产业集群营收达150.9亿元,在全省11个食品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1+N+3”区域公共品牌体系更成了点睛之笔——“金邱食悦”总品牌引领,蜂蜜红薯、文冠果、玫瑰等特色品牌跟进,叠加“超级IP+线上线下+全境电商”三大助推器,让邱县食品从“卖产品”迈向“卖品牌”。
2025年第四届中国·邱县食品博览会、文冠赏花节……邱县的“文旅+”,早已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产业、文化、数字的乘法。当数字乡村平台连起千家万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让成果人人共享,群众的腰包鼓了,笑容亮了,参与发展的劲儿更足了。
在邱县,百业兴旺的故事还在续写,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每一笔都浸着奋斗的底色,每一抹都透着幸福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