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逸欣 本报记者 江岱
在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中,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以“改革创新”的昂扬姿态勇立潮头,将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度融入区域发展脉络,探索出一条以制度创新激活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的新路径。
在实践中,翔安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践行“跨岛发展·市场勤务兵”理念,聚焦企业准入、成长、监管、振兴4个环节,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8项创新举措如齿轮般啮合,形成全周期精准滴灌、全链条破局赋能、全过程护航发展的民营经济生态圈,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助力民营经济在翔安扎根壮大。
翔安区市场监管局首先在准入环节“除障碍”,打破壁垒构建1小时办证圈。今年3月,厦门辰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领到翔安区首张“全区通办”营业执照,标志着市场准入改革迈入新阶段。这是翔安区在厦门市首推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基础上的升级,将营业执照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实现“门口可办、就近可办”。
与此同时,该局变“被动受理”为“主动赋能”,组建专家组提供许可证前全程指导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达成“企业省力、政府省心、市场有序”的双赢。今年以来,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已办理准营承诺即入制21件,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6658件。
随后,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在成长阶段“减负担”,以共享实验室与全链条服务破解企业烦恼。今年6月,厦门市首个食品生产企业共享实验室在翔安区新圩镇落地,让当地小微企业送检距离缩短数十公里,检测成本显著降低。该实验室由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引导,厦门市吉士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3家企业形成“1﹢N”模式,整合8类高端检测设备,覆盖食品全产业链检测需求,更通过统一质量控制体系和数据平台,实现检测数据互认与风险追溯,成为产业升级“助推器”。
不仅如此,针对中大型企业,该局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组建服务专班提供从专利挖掘到答辩辅导的全链条服务,近期助力3家企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还增设商标品牌指导站,提供从“维权保护”到“品牌增值”的全方位服务。
发展过程“消顾虑”,翔安区市场监管局靠柔性监管与信用修复打造有温度的执法。在执法过程中,翔安区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2025年上半年不予处罚39起,从轻73起,减轻28起,切实减负。推行“处罚﹢服务”双清单,上半年开出199张服务清单,处罚时同步提供合规与信用修复指引,帮助147家经营主体完成修复,让企业感受“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同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引入专家库完成5份政策第三方审查,召开专题会议与辅导讲座,以“部署﹢培训”营造公平环境。
在此基础上,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借三产融合与品牌赋能振兴环节“接断点”,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新圩镇东寮社区,一颗黄豆撬动大产业:“大豆种植﹢豆干加工﹢文旅体验”全产业链模式下,集体持股生产基地年产值破千万元,“东寮豆干”入驻48家夏商超市,文旅动线每日接待研学游客超800人次。这源于翔安区“振兴零断点”计划:从注册集体商标到对接供应链,再到联合推出“百业贷”,全程赋能。以此为范本,指导特色农产品乡村打造自有品牌,实现二产带一产、联三产,形成城乡互动模式;探索“农业﹢手工业﹢旅游业”补链,推进“一村一业”融合。此外,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还创新推出“翔安百味”“翔安百业”等举措,助支柱产业升级,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从准入提速到成长赋能,从柔性监管到振兴护航,翔安以制度创新为民营经济注入力量。随着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持续深化,这片改革沃土将孕育出更澎湃的市场活力,让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驰骋,书写特区跨岛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