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7月28日晚,暴雨将至,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气息。夜色中的朝阳区西大望路铁路桥桥下,两台中型和大型防汛抢险设备悄然就位,两台8寸泵静静等待启动指令。设备尚未轰鸣,防汛的战斗却早已打响。
“我们从昨天上午10点开始就进入三级响应,下午直接提升为二级。”北京排水集团第二管网分公司大望路铁路桥防汛点位负责人董洋站在桥边,时不时朝桥下井口望上一眼,“这个桥下是我们辖区的重点,必须全天候盯紧。”
董洋身后是一个由16人组成的抢险排水班组,每一个人都身穿反光背心,鞋边仍沾着白天巡检时的泥水,雨靴旁边整齐摆放着备用排水软管与锥形警示桩。
“我们这个桥区地势低洼,又承接着光辉桥和百子湾路两侧的‘客水’,坡度大,水流急,桥底就成了天然汇水点。”董洋说。为应对汛情,从2020年起,百子湾路已增设26座雨水箅子,去年他们又对桥区排水口进行了“平改立”。
所谓“平改立”,即将传统箅子升级为缝隙更大的立式排水口,即使树叶等杂物临时遮挡,也能保证水流迅速进入雨水管网。与此同时,桥区下方的排水设施也经历了系统改造,具备更强的输水能力。
董洋所带领的四人小队隶属于“中单元”,此次配备了两台8寸排水泵,单台抽升能力为600立方米/小时,单元总能力达到1200立方米/小时。与桥区另一侧“大单元”协同作业,构建起桥区防汛的第一道防线。记者了解到,此次大望路铁路桥桥区总体排水抽升能力可达每小时2400立方米,如再加上周边其他单元调配,总体可扩展至4800立方米/小时,为突发强降雨留足处置空间。
“我们的设备是更新的迪沃车,配合柴油动力引擎,具备变频、接力抽升功能。”董洋介绍说,“如果井位深、扬程高,还可以接力加压抽水,确保把水‘一泵到底’。”
但他们的工作远不止“站好岗”“抽好水”那么简单。在汛前,团队已完成桥区所有雨水支管、井道的清掏疏通。“不仅是桥下,这一片辖区内还有妇产医院、东大桥、工体北路等五个关键点位,全部纳入日常巡查范围。今天白天我们刚刚处理了几个堵塞的雨水口。”
每次任务前,团队都要进行“交底”:交通拦护怎么布设、设备如何码放、抽水泵投入后出水口由谁看守……责任到人,流程规范。“我们这组人配合了好多年了,都是老战友,作业起来非常默契。”董洋说。
这份默契,也体现在他们对突发状况的临场反应上。“我们必须随时关注下凹水位,只要有积水,哪怕几厘米,我们都得立即响应。”董洋身后的同事,正在查看桥区监测井的水位线。“一旦接到市级防汛指令,不论多晚,我们都得坚守!”
夜色渐深,西大望路桥下依旧灯火通明。记者离开现场时,董洋和他的队员还在反复检查设备与排水情况。“很多人以为我们只是下雨时抽水,其实一年四季我们都在准备。”董洋说,“做好日常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