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曹坤建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红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数字化开发与嵌入的核心在于将红色文化解码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资源,通过AI智能测评系统精准定位学生需求、以红色主题情境训练强化思政引领、在角色沉浸中培育价值认同。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之一,理应积极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最新使命,对红色资源进行科学系统地数字化开发与嵌入,打破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性,以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引导、氛围的熏陶等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开辟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路径。
平台建设策略。建立红色资源数字化平台是载体支持。辅导员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展开全面的资源调研和收集,将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的革命历史文献、照片、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料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寻求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引荐,联合校信息技术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开发红色资源数字化平台,在平台内设置思政教育专题模块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分类别、贴标签上传至平台模块内,方便教师和学生精准定位和即时检索。在平台建成之后,辅导员还需对平台内容进行持续更新和维护,及时根据育人目标的转变、育人现状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资源的更新迭代,补充相适配的红色资源,以实现资源库内容的动态更新。此外,辅导员需额外关注平台的安全性能,定期邀请信息安全部门技术人员对平台系统进行安全监测,以确保相关资源的安全储存、传输、更新与共享。
内容创新策略。创新红色资源内容与形式是关键环节。辅导员可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班会,通过深入分析和解读红色文化资源库中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的资源素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例如革命历史故事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品质,将其作为极具教育意义和引导价值的案例有机融入班会环节中,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其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并获得情感上的启示与触动。同时,辅导员还应及时根据阶段内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关注焦点等,通过对红色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定期为班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和价值引导活动,使红色文化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除内容创新之外,在形式上辅导员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丰富红色资源的呈现方式以及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工作方式,通过采取更贴近大学生兴趣偏好的举措,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及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和实效。
互动方式策略。改进思政教育互动方式是必要选择。辅导员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建立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专属账号,定期发布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红色文化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辅导员可实时监测评论区留言和讨论趋势,精准掌握、定位学生在阶段内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可定期组织线上互动活动,通过开展以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摄影比赛等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报名参加,进而激发其对于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热情与积极性;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直播功能开展线上主题班会,以破解线下班会不可突破的时空局限性,学生能通过直播弹幕功能与辅导员进行实时互动,增强参与感和互动性,进而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
氛围营造策略。红色资源数字化嵌入校园文化氛围是延伸之举。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节期间,辅导员可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演讲、演出、社团活动,鼓励和支持有兴趣的学生自行收集相关题材,分小组确定选题、策划内容、排练排演,最终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养成正向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此外,辅导员还可凭借学校在校园范围内的红色文化主题广场、长廊、雕塑等建筑和设计以及配套的数字化解说系统和设备,定期组织学生集中统一参观学习,深入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和红色精神意蕴,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感和信念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吸引更多学生的加入和参与。
站在数字化时代的育人新方位上,辅导员在推动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未来,各高校需帮助辅导员队伍实现精神内核与数字技术的持续深度融合,进而构建起特色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范式,使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培养正向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更好成长成才的精神铠甲。
(作者系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