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段树军
日前,沈阳市发布了《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提出全方位打造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其中,在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方面,特别提出要“打造国家低空经济先行区、集聚区”。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发源地,沈阳航空产业基础雄厚。2024年,沈阳航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并入选工信部2024先进制造业集群。沈阳还是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首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是国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础最好、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
去年,沈阳市出台《沈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在三年内推进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突破100家,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沈北新区规划“一区三城五园”的产业布局,加速推进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经济发展。法库通航产业基地构建以通用航空为主体,无人机、低空旅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沈阳航空产业集团积极探索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扶持低空产业重点项目发展。
作为沈阳发展低空经济的主力军,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于2024年6月成立了“低空经济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聚焦空域精细化管理、飞行服务保障与科技成果转化三大核心任务。
与此同时,沈阳低空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今年1月,《沈阳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布,“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了沈阳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和魄力。
关键技术研发,按照不超过研发总投入50%的比例,补助金额最高1000万元。
对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通用航空器(含eVTOL航空器)奖励8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奖励500万元、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奖励200万元。
对已建成且投入运营的试飞基地,建设费用按照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500万元;运营费用按照每年实际运营支出费用进行补助,最高100万元。
将无人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纳入政府购买目录,年度服务收入超500万元且增速50%以上的企业可获最高100万元补助。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期待沈阳“起飞”,带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转自7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