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始人
2025-07-29 05:18:04
0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须以教育为支点,撬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共振,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集聚效应、倍增效应,方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筑牢基底。

教育筑基:建强教育“主阵地”

  学科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支柱,是创新的战略支撑。面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必须紧密契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方位推进农林学科供给侧改革,构建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推动传统农科适应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借助非农科的力量,实现内涵深化和提升。要聚焦农业“卡脖子”核心技术,面向智慧农业、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构建“农业+”学科专业新格局。

  推动教育数字化是信息时代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鉴于传统涉农教研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性,应加大力度推进数字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建设国家级、省部级涉农虚拟仿真教研室、涉农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库等方式,促进优质教研资源普惠共享,赋能现代农业高素养人才培养。要引入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能沉浸式、交互式智慧教学场景搭建,破解传统农业教育资源有限、实践不足等难题。要推广项目式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解决复杂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产学研用的精准对接,是实现“新”与“质”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要持续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深度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实习实训基地。要优化“解决问题式”人才培养机制,将产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项目、技术难题引入教育教学课堂,使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强化农科教协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带领学生深入农业企业、合作社、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攻关,培养更多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科技增效:打通创新“大动脉”

  原始创新对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投入力度,着力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壮大基础研究先锋力量,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勇闯科学“无人区”。聚焦生物育种、农业人工智能、新型绿色投入品、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碳中和等关键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有组织科研战略谋划,布局建设一批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系统集成。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产业一线、田间地头的转化。高校层面要敢于打破以学院、学科为单位的传统科研组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多学科领域交叉创新力量,促进科研资源集群化发展。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推行“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协同攻关,以产业需求锚定研发方向,畅通供需精准对接机制,确保科研成果符合生产实际,破解“研用脱节”困境。要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支持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建设,提供成果评估、中试熟化、市场对接、法律咨询等全链条、专业化服务,补强“中试—交易—推广”链条。高校、科研院所层面要建好“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服务与技术转化推广体系,建好“科技小院”等社会服务站点,用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双向奔赴的“快车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人才赋能:锻造发展“生力军”

  农业人才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强化农业人才的持续供给能力,注重梯次性、系统化、前瞻性布局人才培养体系,使农业人才梯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要实施农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加大力度培养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的领跑者。要实施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聚焦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备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水平工匠队伍。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优化农业本硕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素质农民和乡村振兴“头雁”培育体系,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乡土实用人才,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支撑有力的农业人才“雁阵”。

  高端智力资源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大胆突破传统人事关系束缚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推广“双聘制”“旋转门”等机制,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弹性契约打破制度壁垒,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要加大力度建设农业高端人才驿站、离岸创新基地,吸引全球顶尖农业科学家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内创新。要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农业高端智力资源共享与合作。要注重人才的柔性使用,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限制,推动人才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共用。

  释放人才创新活力,评价是关键。要着力推进多样化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要突出原创性、前沿性评价,侧重同行学术认可和论文的影响力、贡献力、创新性等;对技术研发和转化人才,突出技术突破、产业贡献、市场价值评价,侧重科研成果与产品和市场能否有效对接、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等;对农技推广和乡土人才,要突出实践技能、服务效果、群众认可度评价,侧重能否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术,能否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破除“内卷式科研”现象,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鼓励他们潜心研究、长期积累,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李凤亮,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央气象台:全球天气公报(20... (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印度菲律宾等地有强降雨欧州中西部地区有降水天气一、全球天...
长江有色:29日镍价下跌 ... ccmn沪镍走势:今日午盘后沪期镍下跌,沪期镍主力月2509合约开盘报121910元/吨,盘中最高报...
星辉环材跌0.30%,成交额3... 7月29日,星辉环材跌0.30%,成交额3925.42万元,换手率0.89%,总市值44.71亿元。...
四方新材涨0.34%,成交额1... 7月29日,四方新材涨0.34%,成交额1.73亿元,换手率6.90%,总市值25.58亿元。异动分...
天禄科技跌1.03%,成交额8... 7月29日,天禄科技跌1.03%,成交额8366.24万元,换手率5.00%,总市值26.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