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通讯员 刘建军
仲夏时节,走进成县宋坪乡,连绵起伏的青山之间孕育着一片片中药材基地和林果园,淡淡的药香混合着果香在空气中弥漫。
柴胡、淫羊藿、桔梗等中药材长势喜人,猕猴桃、板栗等果树绿意盎然,构成了一幅繁盛的绿色发展图景。
近年来,成县宋坪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山林经济和特色种植养殖作为农户增收的引擎,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主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等模式,走出了一条“药材飘香产业兴、林下经济促增收”的发展路子,林下经济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盘活资源富乡村
从宋坪乡政府沿着山路前行,一排排整齐的猕猴桃架上果实累累,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碌地进行着日常管护工作。
“自己动动手,每年就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村民杨兴平正在清除猕猴桃架下的杂草,虽然汗流浃背,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杨兴平家的好日子得益于林下产业的发展。他栽植了2亩猕猴桃,又在树下套种了魔芋和淫羊藿,这些年陆续种植的淫羊藿达到13亩,去年还在林里埋了一亩多的天麻和猪苓。
随着产业发展,杨兴平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为合作社和其他农户提供劳务,收入逐年提升,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
“我们村只有39户人家,却有着2600多亩的天然林地,随着林下经济的深入推广,村民们开始利用林地资源,种植多种中药材,不仅让山林焕发新的生机,也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李家梁村党支部书记王辉说。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宋坪乡引导群众种植猕猴桃420亩,淫羊藿455亩,板栗220亩,天麻、茯苓、连翘等145亩,木耳100余架,形成了“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借势发力兴产业
“我们村耕地面积少,但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种植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也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只需要出人出力便可,有着发展林下经济的先天优势。”宋坪乡李家梁村委会主任李顺文说,淫羊藿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低,又可以一次种植多次采收,种植成本低、收益好。
李永是宋坪乡房河村的种植大户,2023年开始种植淫羊藿,2024年第一次采收就卖了3000多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产业的信心。
“淫羊藿本身就长在林下,只要将林下的杂草清除就行了,我今年将收获的5斤多种子全部撒在林下,待出苗后移栽一部分,剩下的在林下自然生长,种植规模一下子就扩展好几亩。”李永介绍道。
依托广阔的林地资源优势,宋坪乡围绕“林”字大做文章,探索出了“公益林+中蜂养殖”“经济林+主粮种植”“公益林+食用菌种植”“经济林+魔芋种植”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不仅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益。
龙头带动显特色
走进宋坪乡赵山万物生养殖农场,宽敞明亮的圈舍内,一只只梅花鹿或慵懒地晒着太阳,或嬉戏奔跑,或悠闲散步。
农场主要负责人庆文渊正忙着给它们喂食:“这就是我的‘致富鹿’!”看着这些憨态可掬的梅花鹿,他自豪地说。
2024年,庆文渊返乡后,投资130多万元建成了养殖场,从吉林引进了30只梅花鹿,开始了他的创业路。
“我们养殖场周围都是树林,又远离村子,为梅花鹿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我还在养殖场周边流转了50多亩土地,种了苜蓿、玉米等作物用作饲料,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梅花鹿的食物来源。”庆文渊说。
目前,农场已成功繁殖幼鹿13只,收割鹿茸8公斤左右。现已实现收入30多万元,到年底还可以再增加约20只小鹿,再割一茬鹿茸。“养梅花鹿的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前景和收益都不错。”庆文渊说。
史家坪村有致富“鹿”,格楼坝村有生财“草”。
走进格楼坝村陇南运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艾草生产车间,淡淡的艾香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忙着制作艾条、艾绒等产品。
“我们在宋坪及周边种植了2000多亩艾草,建成艾草加工厂,推出艾绒、艾柱、艾草鞋垫等艾草系列产品,年加工40多吨艾绒产品。艾草生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1000多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陇南运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马三运说。
宋坪乡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了一条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如今,走进宋坪乡,无论是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还是置身于繁忙的养殖农场,到处都能感受到林下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产业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