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7月28日上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手术室,“中大-瑞华爱耳公益新疆行”首例新疆患儿来南京手术正式启动。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王磊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9岁的小耳症患者伊力亚斯实施左侧小耳再造一期手术,这标志着孩子向拥有“完整新耳朵”迈出了关键一步。
“一期手术是小耳再造全程中难度最高的环节,整个过程需要精雕细琢。” 王磊介绍,手术首要任务是取出肋软骨作为造耳材料,团队张珏主治医师等医护人员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取下所需的肋软骨。这一步操作要求毫厘不差,既要获取足够的材料,又要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取下肋软骨后,真正的“精雕细琢”在王磊的手上巧妙展开。由于肋软骨的原始形态与耳朵支架的形态差异较大,王磊秒变成“雕刻工艺大师”,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精湛技术,将不规则的软骨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组件,每一个组件的切割角度、弧度都有严格要求,王磊及团队人员对着健侧耳朵的三维影像,一点点打磨、雕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与健侧耳朵尽可能一致。经过40分钟的细致操作,一个与健侧耳朵形态相近的耳朵支架终于成型。
随后,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将雕刻好的支架植入伊力亚斯患侧耳朵的耳后。这个过程同样容不得半点差错,支架的植入角度、深度都直接影响后续“新耳朵” 的形态。医生们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固定,让这只“新耳朵”的雏形——一只平躺的“耳朵”完美呈现。至此,一期手术顺利完成。
王磊告诉记者,伊力亚斯在一期手术后住院十余天即可出院,半年后将接受第二期手术。二期手术将为“平躺的耳朵”搭建“底座”,使其能够“立起来”;后续还将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精细修整,让再造耳朵更趋逼真。
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张倩婷护士长介绍,除专业精心的医疗及护理外,医院也专门安排了维吾尔族语言翻译的志愿者,方便更加细致地沟通交流。暑假学习不能丢,志愿者们还会教伊力亚斯文化知识。更让他期待的是“小耳之家”丰富多彩的活动,东南大学医学院志愿者组成的“志行青听”团队早已策划好了东南大学校史魔方拼图游戏、创意纽扣画刷牙小妙招、盲盒艺术大冒险、七步洗手法小小魔术师、创意文化衫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伊力亚斯将跟住院的小耳再造小朋友们一起在中大医院度过一段既有趣更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通讯员 王倩 刘敏 程守勤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