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盯“同行”“同行”到服务“用户”
创始人
2025-07-29 00:26:56
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邵鹏璐

    近期,阿里、美团、京东等电商巨头以“千亿补贴”的方式押宝即时零售领域。然而,“低价换市场”“以价换流量”的竞争策略,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约谈相关平台。目前,相关平台已执行多项整改:全面下线“零元购”类促销活动;大幅收缩免单营销范围;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活动监测、价格管控及骑手权益保障,并强化社会监督与信息透明度建设。

    这些举措背后,是对“价格战”危害的深刻认识——它不仅无法促成行业的健康发展,反而扼杀商家成长空间,更威胁着作为链条末端的骑手权益。然而,仍有声音认为这种竞争能让消费者获益,担忧整治会导致“平台福利”缩水。

    那么,对消费者而言,“内卷式”竞争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答案清晰地指向后者——短期它看似实惠,长期实则暗藏风险。

    以“仅退款”服务为例。表面看,它降低了退货门槛,提升了消费体验。但时间拉长就会发现,规则漏洞催生了个别消费者的“薅羊毛”甚至“恶意退款”行为。平台为了转嫁激增的售后成本,往往向商家施压。最终,部分商家被迫选择低质低价策略以求生存,服务质量随之下降。

    “价格战”则是另一个典型佐证。平台间不计成本的“烧钱”竞赛,确实在短期内抛出了一些诱人的低价。但从长远来看,在“价格战”压力下,商家对成本的极致压缩,往往意味着商品或服务质量的妥协。

    健康的电商市场,核心竞争力绝非“流量内卷”,而是质量、公道与服务。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品质可靠、价格合理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平台的服务创新,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活力与秩序并存的消费生态。这意味着必须将目光投向增量市场。

    理性竞争并不是扼杀竞争,而是引导良性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常态更是动力。整治的实质,是促使平台等摒弃同质化的恶性价格搏杀,找准自身定位,开展差异化竞争,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平台从“卷价格”转向“创价值”,从紧盯“同行”到服务“用户”,才是破局之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国建设改造千个高速服务区“司... (来源:千龙网)昨天(28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召开“加强货车司机合法权益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
公园戏水欢乐多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7月26日10时许,鸭绿江公园里,清澈的江水悄然爬上低洼处的岸边,...
新浪财经ESG:土耳其移动通信...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
增至3.5万个参赛名额!202... 00:11华声在线7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叶竹)7月28日晚,记者从2025长沙马拉松组委会获悉,...
金与正:朝鲜拥核国地位不可逆转...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7月28日发表题为《朝美接触只是美国的“希望”》的谈话。金与正在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