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大运河金银纪念币正式发行。作为首次兼顾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公园的两大主题项目,大运河金银纪念币以1金+8银的品种配置,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运河建设成就与风貌。
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8个省市,35座城市,全长近3200公里,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无论是时空跨度、地域覆盖范围,还是功能的多元性上,都展现出了惊人的体量与复杂性。银币背面图案元素的选择,主要是能表现大运河流经的8个省(直辖市)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大运河重要的河道、大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大运河的附属遗存,以及相关文化遗产等,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大运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每一枚银币独立构图,背面都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下部分主要用线条刻画的是古代水利工程相关的古代遗迹,中间部分则用写实手法展现了大运河各典型流段的现代场景及现代城市景观,包括一些现代的城市景观,古今对话,展现出古老的大运河在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现在还是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的项链,地位重要。
大运河30克长方形银币(北京)背面图案以北京什刹海万宁桥为主要场景,衬以白浮泉、元代积水潭略图、燃灯塔、明清北京城平面图等,并刊“大运河·北京”字样及面额。
先来了解一下币面上采用的各个元素。
北京什刹海万宁桥
什刹海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东北部,由前海、后海、西海三个弓形湖泊组成,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宁桥俗称海子桥,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万宁桥,它不仅是漕运的一个重要通道,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对大运河产生过深远影响,因此将它作为币面主景。桥下原有水闸,为澄清上闸。石桥两侧石砌护岸,四边各有一只镇水兽趴在岸边。元代石桥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万宁”取“万年永宁,坚固不朽”之意。
元代积水潭略图
币面左下部有一个小的图形,它不仅是一个装饰图案,也是元代积水潭的轮廓图。积水潭,曾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终点和北端的最大码头。元代时,它包括现在什刹海的前海、后海和西海,水域广阔,比现在的面积要大很多倍。元朝百余年间,积水潭共经历5次大挖大修,使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与南北大运河连通,成为大运河北端的码头,也使什刹海等成为可以调节蓄泄的完整水系。
白浮泉
白浮泉,又名龙泉,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始建于元朝时期,是元代水利工程通惠河的重要水源地。元二十九年(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引白浮泉水,出瓮山泊(今昆明湖),从积水潭入大都城的想法,并最终得以实施,打通了通州到元大都的“最后一公里”,积水潭也因此成为了元大都的贸易中心,每年江南地区的数百万石粮食通过京杭大运河到达通州,再通过通惠河到达什刹海。忽必烈由此大悦,赐名通惠河。北京城也因此变得更加繁华。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6组)
22克银币(忽必烈和郭守敬)
燃灯塔
元代通惠河开通后,通州成为漕运终点,形成“万舟骈集”的盛景,明清时期发展为仓储、商贸和船舶修造中心。币面右上部是燃灯塔,位于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是通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燃灯塔始建于北周时期,又称为燃灯佛舍利塔,为八角13层密檐砖木结构,塔身嵌有砖雕佛像并悬挂风铃,“一枝塔影认通州”,燃灯塔因塔身较高,当时一进到北京城就可以远远地望到它,所以它是漕运船进入北京的重要航标。此外,燃灯塔又被民间称为镇水塔,意在防止洪水泛滥威胁运河和保护两岸人民免遭水灾。通州燃灯塔与临清舍利宝塔、扬州文峰塔和杭州六和塔,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是大运河沿线标志性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第1组)22克银币(六和塔)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币面左上部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平面图。明代,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一座新的都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当时,京城里的大量材料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而来,如故宫太和殿的龙柱、铺地的金砖,城市建设所需要的木材和石料等等。同时,城内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因运河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明代的北京又被称为“从运河上漂来的城市”。
紫禁城建成600年2公斤银币
这枚30克银币以精妙的“古今对话”构图,将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纵深浓缩于方寸之间。币面上部,明清北京城平面图与燃灯塔遥相呼应,斑驳的线条勾勒出北京作为都城的轮廓,高耸的燃灯塔曾见证无数漕船满载江南物资驶入积水潭的盛况。下部元代积水潭略图与白浮泉相互映衬,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由此发端,清泉与碧潭共同诉说着水利智慧的千古传奇。
工艺方面,上下两部分的底面为镀黑工艺,燃灯塔和白浮泉这些标志性元素采用镀金工艺,不仅为线描图案增添了金属光泽,更提升了其抗氧化性与耐久性。两处平面图及水纹等装饰,采用了激光雕刻工艺,以微米级精度雕刻出简洁流畅的线条,呈现出一色装裱的古朴雅致质感,象征运河水承载千年文化。
中部的万宁桥是币面视觉中心,这座横跨中轴线的石桥,曾是元大都水系的枢纽所在,桥畔的都水监遗址见证着古代水利管理的精密体系。现代写实手法将桥体细节精细刻画,砖石肌理间流淌着八百年时光,层层水波间涤荡着“水脉贯通古今”的风情。
上下区域分割的河道装饰线条采用光变鳞彩工艺,为币面增添了梦幻瑰丽的视觉效果,如同波光粼粼的运河水面,既巧妙呼应了大运河的主题,又在视觉上实现了上下区域与中间河道的自然过渡。
白浮泉的活水滋养着燃灯塔的倒影,万宁桥的拱券框起北京城的变迁,在金属的光泽里,我们既看到紫禁城金砖的漕运来路,又听见通惠河畔的橹声帆影。这种古今元素的蒙太奇组合,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大运河作为“流动文明”的特质——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水路,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在银币的浮雕光影里继续奔涌向前。
Hehson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