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陆军)
铁翼飞旋
战鹰归巢
今天傍晚
随着最后一架直升机平稳降落
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
一项沉甸甸的纪录诞生
安全飞行70年
这支从抗美援朝战火硝烟中
走来的光荣部队
为何能创造全军航空兵部队
安全飞行最长时间纪录
跟小陆一同探寻
他们安全飞行70年的
制胜之道
01
下好“先手棋”
常抓安全预防不懈怠
“安全之本,首在预防
政治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去年年初
1名飞行教员
因家庭矛盾情绪低落
政治教导员刘慧志敏锐察觉
果断建议其暂停飞行
旅政治工作部随即靠前解难
营军人委员会上门调解矛盾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
3周后心结解开的教员
又重新投入到飞行教学中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该旅将政治工作
贯穿飞行训练全程
制定
《“三摸底、五把关”实操手册》
行政与组织双线发力
严把飞行人员
思想、身体、技术关
同时依托家属委员会
帮助官兵解决后顾之忧
共筑安全防线
02
织密“安全网”
坚持群策群防不疏漏
“我的安全我负责
他人安全我有责
团队安全我尽责”的
“三责”理念已融入官兵血脉
战士张钜昭
敏锐发现空域内异常的“小黑点”
及时报告处置风筝险情
机械师王建
为寻找一颗失踪的螺丝钉
在草坪搜寻3天
绝不让飞机带着隐患上天
……
“宁可多查一遍
绝不放过万一”
既是该旅官兵的口头禅
也是大家日常的行为准则
多年来
他们成功处置10余起
飞行事故症候
有8名官兵因及时发现直升机
批次性安全隐患而立功受奖
群策群防筑起了
坚不可摧的安全基石
03
筑牢“篱笆墙”
严格制度落实不走样
安全靠制度
制度靠落实
每次飞行训练前
飞行员与机械师都坚持执行
“机务念单复述”制度
新机验收时
他们不盲从厂家的试飞惯例
坚持自己的试飞标准
及时发现并消除了安全隐患
此举不仅让厂家更换了部件
还将该旅的验收标准
写进了某机型的出厂规范
“故障不过夜,隐患不上天”
在他们看来
制度落实容不得半点折扣
从飞行前的“机务念单复述”
到放飞的“十不准”铁规
每一项制度都是
不可逾越的“硬杠杠”
04
牵住“牛鼻子”
坚持从难从严不掺水
“飞行没有绝对的安全
只有通过平时严格训练增强本领
才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飞行教员姚楠的感悟
源于一次生死考验
2018年
他驾机突遇重大特情
由于平时训练扎实过硬
他及时抓住机会
弹跳旋转后成功迫降
避免了一次飞行事故发生
“训练越扎实,飞行越安全”
该旅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
围绕复杂气象、外吊挂
特殊场地起降等险难课目
组织飞行学员专攻精练
训练中常态嵌入随机特情
锤炼飞行学员临机处置能力
选派教员赴异地
进行模拟器特情处置培训
提升教学打赢本领
05
打开“总闸门”
常态教育熏陶不停歇
短期安全靠管理
中期安全靠制度
长期安全靠文化
步入该旅营区
安全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安全标语随处可见
安全计时牌熠熠生辉
警示灯箱引人注目
……
他们还将特情处置流程
编成“三句半”
将废旧零件
拼成“安全警示雕塑”
将设备操作步骤
编成押韵的口诀
一位“老飞”的临别赠言
同样令人深省
“永远认真对待每次升空
永远敬畏飞行
永远铭记安全”
这朴素的信条正是该旅
安全飞行70年最深厚的底蕴
70载奋飞,安全为基
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
用忠诚与担当、智慧与汗水
铸就了“搏击长空心向党
飞行万里不迷航”的辉煌航迹
站在新的起点
他们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向着更高更远的蓝天
展翅奋飞
▶▷撰文:王毅、朱哲、张光治、徐晓冰、陆军融媒体记者 梁岩峰、李洁;摄影:陆军融媒体记者 张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