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市场动态
中国人保50亿元保险资金战略投资国网新源
摘要:近日,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资本与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投资规模50亿元。国网新源此次增资项目是今年国内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融资,同时创造了国资产权市场现金增资新纪录。
险资举牌次数创近四年新高 高股息、科技股受追捧
来源:中国经营网
摘要:截至目前,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次数已达21次,超过2024年全年,创近四年新高。在长周期考核机制下,保险资金更倾向于将高股息与科技类股票进行组合配置:高股息资产提供防御性收益,科技成长资产贡献弹性收益。这种策略既符合保险资金的审慎性原则,又能在经济转型中捕捉结构性机会。与此同时,高科技板块也是保险资金布局的重点领域,如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板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险资成A股上涨中坚力量
来源:华夏时报
摘要:7月份A股市场持续上涨,险资成为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利率下行使险资在权益市场寻求收益,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走低,传统债券投资收益难以覆盖保单利率承诺,险企面临“利差损”挑战,因此增配高股息股票和高质量权益资产。2025年1月至5月,险资8次举牌银行股,平安系表现突出,银行股普遍具备较高股息率,契合险资收益需求。上半年银行股股价普遍上涨,但7月开始出现调整。险资还举牌了公用事业、能源、科技等行业股票,注重长钱长投,选择高股息、低波动资产。2025年7月11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引导险资长期稳健投资,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周期延长至五年。截至2024年底,险资投资A股比例仅11%,仍有较大投资空间。
险资借道ETF布局权益市场:人工智能、红利、宽基等主题受青睐
来源:环球网
摘要:随着多只ETF于近期披露上市交易公告书,险资机构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的布局动向备受关注。除大消费板块外,人工智能、红利、自由现金流等主题赛道也吸引险资纷纷入场。同时,险资机构也未忽视宽基ETF领域。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险资机构在权益资产领域的布局品类和规模稳步上升。险资增配权益资产意义重大。一方面,有望释放万亿级长期资金,提升市场机构占比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强化价值投资与指数化趋势,降低市场波动,助力优质企业融资。
首批科创债ETF强势吸金 中长期投资者情有独钟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7月24日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上市仅5个交易日的首批科创债ETF总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达到1007.30亿元,相较于上市初期规模增超200%。与全市场债券ETF规模相比,这10只科创债ETF规模占比已接近20%。从这5个交易日的资金净流入情况来看,首批科创债ETF规模几乎每天都在增加。有业内人士分析,债券类ETF规模快速增长背后,除了新品的不断加持外,市场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工具化需求的激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债券ETF凭借透明度高、交易灵活、分散化投资、风格稳健等特点,正成为险资、年金及银行理财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工具。
划重点!多家险企下半年这么干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近日,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人寿集团等多家保险公司陆续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经营业绩,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整体来看,上半年,多家保险公司资产规模、保费收入实现增长。对于下半年工作重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资负联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成高频词。
上半年保费出炉!人身险单月增16%,预定利率下调后能否继续“猛涨”
来源:北京商报网
摘要: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成绩单”出炉。今年前6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达3.74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04%。其中,人身险保费继续维持高增长趋势,单月增速维持在16%的高位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随着健康险需求的阶段性饱和及预定利率的下调,人身险公司纷纷向分红险转型,以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今年以来,行业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尤其是部分上市险企分红险占新单保费收入比例超50%,带动传统寿险保费收入实现高增长。
理财半年度成绩单出炉,上半年创造收益近3900亿,现管类产品占比大幅下降,进取型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
来源:财联社
摘要:理财半年度官方成绩单出炉。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5日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截至2025年6月末,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其中,固收产品占比较年初减少0.13个百分点,而混合类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部分理财公司尝试含权类产品。而开放式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较年初减少4.38个百分点。收益方面,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共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偏好为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近一年持续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1.25个百分点。业内指出,下半年需要观测债市利率波动特征、股市是否持续向好激励权益类投资增加、以及居民风险偏好边际变化等对理财的影响因素。
部分产品收益率大降17BP,银行理财开启预防性赎回,部分理财公司紧急“发声”:债市回调空间有限
来源:财联社
摘要:近日,随着股市和商品市场上涨,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市大幅调整,银行理财开始预防性赎回债基。 据从业内获取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截至7月25日,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2.94%,较6月底下降6.58BP;其中,纯固收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2.59%,较6月底下降17BP。浦银理财、南银理财于25日在官方公号发文,为投资者打气,本轮债市调整仍在合理范围内,不必过于恐慌。业内人士表示,此轮赎回主体主要是债基,主要系银行理财及其SPV等赎回债基,导致债基进一步赎回债券。银行理财赎回债基,现阶段处于预防性赎回,“这属于止损操作,先避开这一段债市下跌行情,预防净值进一步下跌”。
宏观经济
央行、外汇局: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资金池政策框架
来源:第一财经
摘要:7月25日,据央行网站,央行、外汇局共同起草了《关于印发 <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 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拟将前期试点相对成熟的低版本资金池政策推广至全国,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资金池政策框架。二是明确相关跨境资金流动管理要求。三是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下半年扩内需仍紧迫,CF40报告:这与人民币汇率息息相关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