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7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
接下来,免费学前教育如何逐步推行?专家指出,“逐步推行”有四大焦点:全国统一实行还是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实行;面向所有学前儿童实行还是面向特定人群实行;实行三年学前教育免费还是部分年龄段免费;实行幼儿园“0收费”还是只免除部分费用。
因地制宜选择推进路径,与适龄人口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变化相关,也与地方政府财政承担能力相关,还与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不同需求相关。
国内外经验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免费学前教育一步步落地。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今年1月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免费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该团队研究发现,截止到2024年3月,全球222个经济体中,已经有103个实施学前教育免费政策。截止到2022年6月,除冰岛、土耳其、哥伦比亚和斯洛文尼亚4国外,其余3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均实施了全部或者部分免费的学前教育。
其中,有3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3年学前教育免费,还有11个国家和地区实行4年及以上学前教育免费。
我国很多地区也早已开始探索免费学前教育。
有的是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为服务对象。比如山东省2017年发文,提出为残疾儿童提供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15年免费教育。
有的是面向一个地区所有适龄儿童发放补贴、减免学费。比如,2013年,浙江省绍兴县(现为绍兴市柯桥区)在部分乡镇给予每个在园幼儿每年最高2000元的补助,实施公办幼儿园免费入学,民办幼儿园也享受这一补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王建表示:“我国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需要立足国情教情,借鉴国外经验,做好政策设计和实施工作,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统筹考虑多因素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地方财政能力。7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会议还指出,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这意味着,没有必要全国统一推进,而是让有条件的地方先行探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2008年他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调研时曾测算过,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应达到9%。然而今天,仅北京、上海等地方达到这个标准。
但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学前教育财政经费保障力度,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国家财政性教育总经费比例已从2000年的约1.4%上升到目前的约6.2%。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具备了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条件。
其次是适龄人口变化。从2012年起,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就将学前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大力实施学前三年公费教育。近年来,上党区在园幼儿持续减少,2024年为7909人,比上年减少18%。
值得注意的是,上党区2012年至2024年新建幼儿园18所,其中15所为农村幼儿园。幼儿园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全区幼儿园城乡一体化发展。
可见,上党区不仅早早探索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而且在城乡之间没有厚此薄彼,没有忽视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专家指出,随着适龄人口变化,未来我国农村地区在园幼儿或将持续减少。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可以考虑优先在农村地区实行,以吸引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促进农村儿童早期发展。
第三是家庭学前教育需求。近年来,全国幼儿园数量大幅减少,但北京、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却逆势增长。截至2024年末,北京幼儿园数量为2019所,比上年末增加2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增加9所。截至2024年末,苏州幼儿园数量比上年末增加15所,而且是连续两年保持增长。
北京市一家大型幼教集团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普惠学前教育是发展趋势,但总会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愿意选择高收费、差异化的营利性幼儿园。
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更有能力加大财政补贴,实行免费学前教育,但有的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在免费和优质之间更注重优质,这提醒地方政府制定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更要注意不能因免费而降低保育质量。”
推进公平化
免费学前教育因此必须逐步推行,妥善处理各方面需求。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建议,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或部分地区学前三年免费,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尤其是弱势儿童平等地获得学前教育机会。
幼儿园收费项目主要包含保教费、伙食费。王建认为,“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关键项目免费,比如先免保教费,是我们在政策设计中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周洪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这需要根据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任务以及国家财政能力的逐步提升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只能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而不能急于求成,为免费而免费。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要保障公平,这包括免费前后的质量相同,以及公办园和民办园公平享受政策。
7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会议还指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丙成指出,“免费不降质,免费要提质,根据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根据当地的物价水平,可能要建立3到5年的学前教育免费标准的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助费用的标准等,把我们的好政策真正转化成老百姓的满意度。”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对于大量民办幼儿园来说,将是近年来第二次较大的政策变化。第一次是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突出表现在民办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后,享受政府补贴,同时降低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免费学前教育不能只让公办园免费,而是要让公办园、民办园都免费,才能避免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储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