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青春之“歌”
创始人
2025-07-28 18:32:26
0
2015年至2025年,是湖南省持续举办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的11年。这项全国首创的赛事,每年持续3个月,覆盖全省高校。仅2025年,就有124所高校19 015份成果进入复赛,覆盖学生近10万人。但在全省师生看来,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大课。11年间,这堂大课,有着显著变化——从单一性的研究报告汇报,到综合性的学习成果展示,呈现形式变得更为多元化、特色化;从思政课本的理论知识,到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主题变得更具时代性和思想性;从挑选少量优秀代表组队,到各校全员跨专业、跨年级参与,规模持续扩大;从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到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协同,各科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11年间,这堂大课,不曾改变的——是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在这变与不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用青春视角解读时代课题的思想盛宴。学习“时代语”,讲出“青年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青年使命与担当;教育强国强省建设中青年的责任研究;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使命与担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新时代青年使命研究;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年的使命研究;…………记者仔细翻看手中这份第十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的通知,发现此次竞赛的主题涵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湖南考察调研时,所关注、强调的重要内容。再比对这11年,该竞赛设置的主题越来越鲜活,从经典文本中的理论问题,到社会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无不彰显着时代感和思想性。这正是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的初心——创新全省思政课教学方式,打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平台,让青年学子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主动探究并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其中,“主动”二字,落实起来,还需费一番功夫。这二字,可落于何处?答曰,既在赛中,更在赛前。先看赛中。从省教育厅发布的竞赛方式来看,竞赛由成果展示环节及现场答辩两个环节组成,模式相对固定,一般由5名学生分别陈述选择该主题的原因、目前的研究情况、研究性学习成果、下一步研究设想以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着重体现的,是学生主动探究后呈现的效果。再看赛前。竞赛前期,需由参赛选手组成团队,聚焦所选主题,开展实地调研,再结合文献研读、社会访谈,形成调查报告,最后于竞赛中一体化展示。赛前的实地调研,有力拓展了思政教学的空间与阵地,让学生们感受着理论本身的生命力——着重体现的,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全过程,背后指向的,是在实地调研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的不竭动力。竞赛分本科组和高职组,每年各组进入决赛的队伍,均有20支左右。对于这些参赛学校来说,竞争策略有两大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在于,如何在紧扣时代主题的同时,突破固有模式。这需要的,是创新表达方式。而创新表达方式的前提,则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并将其转化为“接地气”“冒热气”的日常语言,从而讲出“青年味道”。湖南师范大学团队从小切口切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他们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并将团队取名为“石榴籽队”。该队对省内16所本科院校和12所高等专科院校进行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980份,其中来自汉族学生的1468份,来自少数民族学生的512份,并对高校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通过深度剖析,从“融”之亮、“融”之困和“融”之径三方面,分别展示了湖南省高校文化活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融合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希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入脑入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绽放,结出一颗颗饱满甘甜的石榴果。”第二个关键点则在于,各高校要凸显学校与专业特色,才能在众多优秀团队中脱颖而出。这也进一步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了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南岭云雾时,来自湘南学院的5名“采药人”,背着竹篓,循着药香,开启了研究南岭走廊中医药文化之行。在汇报中,她们借助中医问诊的望闻问切之法,把准思想、文化、使命三重脉象,构筑起本研究“思想立魂—文化铸脉—使命强基”的选题根基。随后,成员系统梳理前人留下的“医案典籍”,对比分析整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针对性开出“药方”。最后,借鉴南岭走廊通过火塘药语传递医药知识的形式,展开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希望通过我们的创新表达,能让大家认识并了解南岭走廊中医药文化,由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把脉立题到医案筑基,从开方破局到熬制深化——这剂学术汤药的熬制过程让“采药人”深有感触。“作为新时代的岐黄传人,老祖宗的药锄我们要接着用,新世代的显微镜也要擦得透亮。让我们以青春为火,点燃医药传承之光!以热血为墨,书写民族共生新章!”虽说宣讲是规定动作,但每个团队在讲述中加入了视频、表演、互动等等元素。费心思的点,大到整个课件和流程,小到每一幅图片、每一个文字,甚至团队成员的每一件着装。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作为研究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阳戏的传承与许多非遗项目一样,面临着断代风险。为了让大家能更理解阳戏的价值和传承的艰辛,该团队成员创新设计了直播间、老艺人访谈和AI数字人三个互动场景,团队成员穿上戏服,通过与青年人对话、与阳戏爱好者对话、与戏曲生对话、与阳戏传承人朱丽珍对话,让大家深入了解研究成果。“各高校以研究性学习竞赛为支点,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上‘单线性灌输’带来的不佳效果,将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意识、探索意识作为重点,更加突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引领大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研究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万球说。竞赛“小”支点,课堂“大”变革2025年,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5名学生,踏入了湖南雨花非遗馆,当她们与负责人、参观者、志愿者交流后,发现许多青年力量也活跃其中。她们决定从青年行动切入,探寻古老的非遗技艺与新时代的青春力量碰撞出的故事。实地调研,便是该团队研究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步。在馆里,团队成员不仅限于去参观、去听非遗传承人自述故事,而是更多地沉浸在非遗体验中,编竹编、绣苗绣……学习各民族特色技艺。“即使举步维艰,甚至倾家荡产,郭存勇也要拼尽全力让更多非遗传承人回归。”她们说,从老板到馆长,郭存勇推动359项非遗项目和200余名传承人驻扎雨花非遗馆,这些传承人在场馆里毫无保留地分享各民族的特色技艺,促进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发展,而且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这样的守护和传承不仅是文化根脉的延续,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好的思政教育,应由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教学组成。”自筹备研究性成果展示竞赛以来,湖南科技大学每学期的思政课就有8个课时的实践教学,注重挖掘湖南“三个文化”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发展。学生紧密结合专业所长,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将“书本上的真理”,转化为“行动中的信仰”。“身为思政专业学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类概念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甚至开始研究时,思路并没有很明确。”成员们说,直到走进雨花非遗馆,才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体悟,再到理论升华的过程。“之后,我们会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多实践、多调研、多深度学习。”“赛事只是支点,而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践的教学模式调动师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悟情明理’,推动各校思想政治理论守正创新,构筑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许抗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参与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11次,无论从展示质量,还是获奖数量来看,都位居全省高职组前列。有如此成果,得益于该校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纳入思政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中。并建立一对一精准联系专业体系,也就是每名思政课教师联系一个专业学院。思政课教师易柳联系的是机电学院的动车组维修专业。平日里,她承担该专业的思政课教学,还得参加班会活动,到宿舍了解该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深入学院听专业课、了解专业内容,找到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契合点。一次铁道概论课上,易柳跟随专业教师,感受着在时代发展下,铁道铁路技术的改变和突破。同时,也是在听课时,易柳发现同学们在讲到新技术时,会有困惑,会有担心:新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未来是否会代替自己的职业。“作为思政课教师,我需要找准契合点,解答他们的困惑,也让他们强化学习好技术后服务铁路行业的责任和担当。”借助准备竞赛的机会,易柳带领该专业的学生,在梳理文献中,明确了 AI赋能铁路的时代诉求。寒假期间,小组成员主动提出参与春运“暖冬行动”,探索“AI+铁路”的成果。40天里,他们借助AI软件创作了一曲曲暖心的歌谣为客人舒缓旅途疲惫;并结合AI技术学习多国语言,组建“中欧班列青年播报团”,现场播报。这是易柳带领学生参赛的第4年,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她看到了他们之间的思维、优势、爱好及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也坚持着思政教育因材施教的理念。除了思政课堂上的针对性讲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到铁路上,感受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也经常邀请学校优秀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光明,高铁工匠盛金龙、刘少杰等,开展“高铁工匠进校园 工匠精神进课堂”活动。“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产业报国,将个人理想融入高铁梦、中国梦。”该校动车组检修专业大一学生彭帅东经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他不再认为思政课枯燥无用,而是认识到思政课对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和专业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各高校依托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支持、带领大学生走向社会,到工厂企业、到街道社区、到乡村田野。这使得他们,既能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又能用耳朵倾听时代故事,在实践中领会中国精神。长沙学院研究小组依托该校国家级一流本科实践课程、文化研究基地与马栏山视频文化产业园等平台,开展系列实践探索。比如,深入湖南博物院、长沙简牍博物馆等,探寻中华民族治国理政之智;在“挑战杯”赛事中,通过创新舞台话剧、拍摄微课视频等,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思政教育资源的转化;在下灌村将军府修复工程中,运用3D打印技术修复历史文化遗址……这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融合实践,让古老文明在时代创新中焕发新生,更彰显青年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匠心与担当。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从2023年起,每学期两次,带领部分学生前往企业、社区、乡村,现场授课,并在校内同步开启5G直播,每次实践直播课将近15 000名学生同步观看。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雷和平则表示,学校始终推动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大思政课”有机融合,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衔接,使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情”,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学生从社会“大课堂”中所带回的鲜活故事和问题,都成了学校思政课堂最好的“源头活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感受着理论的生命力,也将“大道理”变成了自己的真信仰、真本事。“不妨多问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2023年寒假,吉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夏玲,第一次参与云支教。手机屏幕的另一端,是花垣县偏远乡村的一个小朋友。那边,环境昏暗,小朋友一直低着头,手上拿着已经快用完的铅笔,书本上到处都是用来填补的胶水。但是当小朋友抬起头打招呼时,她看到了屏幕里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小朋友甜甜地问着老师好。原来,这个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在村。而村里小学固定的教师只有2名,虽然偶尔会有支教老师过来,但机会总归还是很少的。这个孩子,是偏远乡村孩子的缩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渴望通过获得知识来改变命运。”震撼之余,夏玲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也明白了云支教真正的意义。“我想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有限的环境里获得更大的能量。”这次,夏玲从自身参与云支教的经历出发,与伙伴一起,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云支教”的青年融入。“教育帮扶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双向的生命点亮。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想让更多人看到并参与云支教。”此刻的她们,希望做更多有利于云支教的事,为我省、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问及参赛心得,这些参赛学子,有着共同的思想变化。以前的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想着“能收获什么”。“而现在的我们,只想着不妨多问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湘潭大学光电与化工专业的学生也是结合自身专业性质,为简牍文化保护出谋划策。现存简牍,多为泡水脆弱文物。因为是竹片,打捞出来前,可能会被水分侵蚀或是微生物腐蚀。传统检测技术的局限和保护手段的不足,都影响着这些文物的保存。在与长沙市简牍博物馆修复师交流后,成员们才知道,单是一枚泡水简牍的脱水,就需要耗时3个月。因为这些泡在水里上千年的竹木片,含水率超过500%,软得像刚出锅的米糕,墨迹在氧化后黑成一团,连显微镜都难以辨别。传统的修复又都得靠手工,一名老师傅一天最多修复3枚。但光电检测里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就像给简牍做“CT”,能穿透氧化层,识别简牍的裂纹和霉斑,在修复时就可规避脆弱部分,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科技给予了这群孩子破局的勇气。在得知全国三分之二的简牍藏在湖南,而长沙简牍博物馆的14万枚三国吴简,还正受困于80%湿度下的纤维老化时,他们结合专业,依托光电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初步开发了“简牍慧眼”APP这个集多光谱分析、微环境监测和AI诊断的“神器”。他们希望结合检测、监测和预测三大功能,构建全链条智慧体系。虽然这项研究,受限于技术和材料等诸多因素,最终未能进行实际的成果转化。但成员们期盼在未来体验更多交叉学科应用,在行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思政课从“单线性灌输”到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当新理念新思想融入社会“大课堂”,青年大学生们已然将家国情怀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张家界学院学子,将湘西活态摆手舞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期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态,让摆手舞这类非遗文化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符号与国际传播载体。南华大学学子,在探索泥金彩漆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努力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初步了解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存和展示的方法。这一次,他们坚定了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决心,期待着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为泥金彩漆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自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农机专业的学子,特意在寒假期间,将双模智能割草机带回家乡双峰县,不仅带回了装备,还带回了技术。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的学子,跟着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团队去到偏远山区,利用无人机帮助留守老人灌溉田地、喷洒农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认为,衡阳的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期待用“数字语言”重新讲述衡阳的烽火岁月,让年轻人通过新媒介与历史共鸣,为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首,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根本保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做优做强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着力构建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思政教育体系,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源:湖南教育

作者:赵经天 摄影 余欣泽

编辑:高芹

原标题:深度 | 青春之“歌” 来源:湖南教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Mill City Vent... (来源:吴说)Mill City Ventures III 宣布将通过 4.5 亿美元的私募融资启动...
缓刑思想汇报范文最新或2023...   第一篇  本人思过悔过,充分认识到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因自身的法制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这件事,...
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班主... 新学期开始了,本班决定在新学年里,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继续发扬“团结、勤奋...
问界M9卫星救援脱困!中国电信...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快科技)快科...
“定向音响”有效化解 扰民噪声... (来源:劳动午报)转自:劳动午报 范子军:广场舞音响扰民一直是困扰各方的一个难题。“定向音响”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