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银行股近期有所调整,市场看法出现分歧。银行股属于A股的核心资产,一定涨幅之后的调整有其必然性,但不应该盲目看空。毕竟银行股的价值摆在那里,仍然是价值投资者的核心标的。
银行股此轮调整的直接诱因,可归结为市场情绪的阶段性波动与资金配置的再平衡。前期银行股在稳健业绩与低估值修复的双重驱动下,累积了一定涨幅,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导致短期抛压增加。同时,A股市场整体风格切换,资金流向成长赛道,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股的资金分流。
然而,这些因素更多属于短期扰动,而非长期趋势的转折。历史经验表明,核心资产的调整往往伴随市场情绪的过度反应,而银行股作为经济压舱石的地位并未动摇。当前调整更像是市场在经历一轮上涨后,通过价格修正完成筹码交换,为下一轮上行积蓄能量。
银行股的核心价值,始终建立在稳健的业绩增长与低估值的安全边际之上。从财务数据看,多数上市银行保持了净利润的正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其盈利能力有望随着实体经济回暖而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截至目前,A股大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仍然处于全体股票中的谷底,股价更是多数低于每股净资产值,显著低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这种业绩增长与估值低迷的背离,恰恰反映了市场对银行股的过度谨慎。随着市场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银行股的高股息率和稳定性优势将愈发凸显,成为长期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银行股的短期调整不应成为动摇信心的理由,反而应视为优化持仓结构的时机。首先,银行股的商业模式具有天然的稳定性,其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与中间业务,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次,监管环境持续优化,资本补充工具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提升等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夯实银行股的抗风险能力。在中特估体系下,国有大行作为核心资产,其估值重构过程远未结束,长期向上空间依然广阔。
当然,投资银行股也需关注潜在风险,如区域经济分化导致的资产质量差异、金融科技冲击下的业务转型压力等。但这些风险更多是结构性的,可通过精选个股、分散配置等方式有效规避,而非否定整个板块的投资价值。
总之,银行股的短期调整,本质上是市场对核心资产的一次压力测试。对于认同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而言,银行股以其业绩确定性、估值安全边际与分红稳定性,仍是A股市场中不可多得的优质选择。
随着2025年中期报告的公布,业绩和成长性优良的银行股仍然具有长期持有的价值,而且中报的发布将会消除投资者心中的不确定性,这也为投资者放心持有提供了更多心理支持。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上一篇:基金卖农商买,时隔近5个月农商行再次抢券超2500亿,债市调整或已到位
下一篇:苏交科A股股东户数减少5661户降幅8.52%,流通A股户均持股1.97万股增幅9.31%,户均持股市值17.92万元增幅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