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保险券商板块领涨A股,综合金融龙头中国平安表现尤其亮眼,盘中涨幅一度接近4%,盘中最高价突破60元大关。市场分析中国平安股价持续上涨,背后原因除了公司近年业绩和分红方面表现出色,更与近期政策面重磅利好频传有关。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与会专家确定当前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险企立即响应,平安、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公告下调人身险相关产品预定利率,普通型保险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万能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分别下降50个、25个、50个基点,于9月开始实施。
此举对于险企顺应中长端利率下行态势,加强风险把控、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重大意义,多家研究机构进一步强化对险企的看多预期。比如东吴证券分析师孙婷团队认为,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将推动新业务负债成本显著下降,叠加近期长端利率企稳上行和股市走强,以及当前较低的估值,保险股更具吸引力。短期来看,新的人身险产品推出前将有望再现“炒停”窗口、拉动新单增长。
作为保险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平安管理层多年前就意识到利差风险,主动转型摆脱依赖利差盈利的传统模式,构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业务板块。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平安副总经理、联席CEO郭晓涛就表示,“中国平安无论是存量还是新增保单,都不存在利差损问题。”近期保险业协会推动险企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中国平安又一次走在了行业前列。
平安的独特价值还在于其科技底色及跨板块的协同能力。
中国平安已然是一家由科技驱动、引领、重构的金融新质生产力企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435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目前,平安已经构建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3大科技公司,2025年一季度,AI坐席服务量约4.5亿次。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80亿元,占比公司营收1.76%。在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的《专利分析白皮书》中,中国平安位居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两大行业的全球专利榜单榜首,并在众多核心细分领域中专利排名第一。
同时,平安打造的"金融+服务"模式已形成了多个方面的协同。通过将金融能力标准化、组件化输出,同时将服务流程嵌入金融价值链,平安构建起"服务即数据、数据即风控、风控即产品"的闭环。这一闭环在利差收窄、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长期环境下,将成为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寿险产品的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保险行业6月数据,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达3.74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04%;上半年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达2.96万亿元,同比增长5.34%;6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达到了4908亿元,同比增长16.3%,延续今年以来的高增长势头。
在基本面、政策面共振下,吸引更多投资者尤其是公募基金增配保险股,推动保险股持续走高,上演“戴维斯双击”。Wind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持有中国平安A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11.39%,比去年同期8.85%的持股比例增长超过51%。今年以来,中国平安A股涨幅超过17%。7月28日盘中股价一度突破去年10月8日的阶段性压力位,技术面上意味着向上空间打开,后续股价有望向更高位置发起冲击。
展望未来,保险股的增长动能将持续释放。正如中信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所预期:“我们维持保险板块正处于长期慢牛起点上的判断,维持保险行业强于大市的判断,上市保险公司均有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