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大招”来了
创始人
2025-07-28 14:10:43
0

保险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针对保险业开出约1100张罚单,涉及628家保险机构,罚没金额累计约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风暴中,以往不常见的千万级罚单从今年开始在保险业多次“露面”,还包括终身禁业、撤销任职资格等“顶格”处罚。

“长牙带刺”并非一句口号,金融强监管正进一步落地。

大招频出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罚单的一大特征,体现在处罚力度与方式上的“大招频出”。

“从罚单数量与金额来看,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罚单数量和金额均位于近年同期高位水平。其中,财险领域成为重点监管对象,头部机构比如人保财险、泰康在线等险企因虚假报告、费率违规等问题被开出千万罚单。”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从处罚金额上看,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最大罚单金额为1115万元,来自人保财险。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蛇年第一罚”,人保财险及相关责任人被处罚——监管对人保财险总公司罚款430万元,对其分支机构罚款685万元。合计罚款金额为1115万元。

人保财险被处罚的原因为: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车险、农险、保证保险条款费率,相关报告、文件等内容不真实、不准确,未按规定办理再保险业务等。此外,人保财险共计有27名责任人被点名处罚,给予警告并罚款共计184万元。

中国新闻周刊梳理过往罚单情况,这也是近五年来保险行业首次出现“千万罚单”。

而当下对保险领域的处罚力度正在加大,这也意味着“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横向无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模式在保险领域正持续落地。

此外,还有华夏久盈资产、天安财险、北大方正人寿在上半年收到超200万元的大额罚单;阳光财险、易安财险、太保财险、新华保险、人保财险、三峡人寿、利宝保险、前海联合财险、华安财险、平安财险、国任财险出现单张罚单超百万的情况。

比如,成立于2008年的国泰产险收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张罚单。6月6日,国泰产险发布公告称,公司存在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报告存在遗漏、给予投保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承保理赔关键信息记载存在遗漏的行为,被监管机构处以总计196万元的高额罚款。

对此,国泰产险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监管处罚,相关事项已在第一时间整改。目前公司经营稳定,后续将继续严格遵守监管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的罚单中,部分涉及昔日问题的集中清算。2025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两家“明天系”险企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多名责任人分别处以撤职、警告并罚款,堪称集体“红牌罚下”。这是继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对“明天系”相关机构实施接管后的进一步清算。

具体来看,“明天系”旗下三家保险和资管公司12名时任高管,因存在公司治理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违规通过信托、存款、理财、股权基金投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向监管部门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集体遭终身禁业,其中,共计7名责任人被处以终身禁业的“顶格处罚”,力度和规模之大为2020年以来所罕见。

“重灾区”在哪里?

而透视行业罚单“重灾区”,亦能看出保险行业监管的关注重点。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进一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监管呈现“高压常态化”与“精准穿透式”两大特征。“1100余张罚单、1.9亿元罚款背后,是监管对‘虚构业务、虚列费用’等‘五虚’乱象的持续高压打击。”

近年来,保险行业“五虚”(即虚列费用、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虚假退保和虚挂保费)问题已成为一些保险从业人员获取违法所得的重要手段。

梳理2025年上半年近1100张的保险业罚单案由,“提供虚假材料”正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违规行为之一。相关罚单共有约280张,主要包括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业务资料、报告等。

之所以高频出现,在于受操作简单、获利直接、核查难度大等诸多原因影响,“提供虚假材料”成为最为普遍的行业违规问题。

其次是“保险业务违规”,共有近270张罚单,包括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异地展业,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等。

例如车险的惯常骗保套路。在一些车险理赔案件中,保险机构通过与维修厂勾结,虚构了车辆严重受损的情况,将理赔金额提高由此套取费用。

此外,还有“欺骗投保人”“虚假宣传”等销售违规行为。为了达到销售目的,一些代理人未如实向投保人介绍保单条款,更有甚者,对投保人隐瞒甚至扭曲重要信息导致投保人在被骗或被误导的情况下作出投保决策。此类行为有近90张罚单,相关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监管机构的处罚。

这些行业违规行为既损害消费者权益、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与长久经营,从长远看也在破坏保险市场秩序、增加行业运营风险。

“可以说,保险行业监管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制度化约束’,既是对行业顽疾的精准打击,也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田利辉说道。

个人处罚方面的相关监管也在加强。从今年上半年的处罚情况来看,保险业有216张罚单同时处罚公司与相关责任人,体现出金融监管“双罚制”的持续推进。

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共有12人被撤销任职资格、有68人被禁止进入保险业,其中30人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以上都显示出金融监管部门对机构内部的穿透式处罚,落实到具体负责领导和个人,同时对历史违规问题进行持续清算。”周毅钦表示。

强监管态势持续

保险行业的罚单直接体现的是行为监管,但其背后的深意则在于,监管逻辑本身正在发生变化。

田利辉指出,与往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显著升级:单笔大额罚款频次创新高,且首次将“终身禁业”与“行刑衔接”机制常态化,这与过往较为单一的功能监管及机构监管相比更加复杂、全面,彰显“零容忍”态度。

根据致远云库数据,2024年(以披露日期为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保险业罚单合计3050张,处罚金额累计3.77亿元,处罚机构1534家,处罚人员2470人次。

近年来,关于保险行业的强监管信号,接连不断。金融监管部门多次采取必要整治行动,强化保险销售行为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必须坚持从严监管,确保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新国十条”强调要严肃整治保险违法违规行为,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

与此同时,今年1月召开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工作会议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金融消保协调机制建立和“双平台”(消费者服务平台、产品查询平台)等多项措施已落地。

这意味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正在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适配”。

周毅钦介绍,近期,金融监管部门还通过新规如《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险企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与产品风险;同时,财政部推动国有险资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引导行业从短期逐利转向稳健经营。

“这些变化表明,金融监管部门正通过健全‘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惩戒’的前中后全过程监管方式,引导保险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周毅钦说道。

保险行业的监管或将持续严监管形势。今年下半年刚开局,保险业就以巨额罚单开场,进入7月,仅4家机构就合计被罚超2000万元。

田利辉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监管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五虚”整治,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全链条风险监控;二是规范非车险业务,遏制财险公司“价格战”;三是强化资本与投资监管,严控险资配置风险。

在田利辉看来,对行业而言,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中小机构合规成本上升,但长期看,监管倒逼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也将重塑保险行业的供需关系,提升行业公信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训AI如养虎!AI大爆发谁是最... 财经早察主播 董静怡 2025年,当我们谈论AI的时候,在谈些什么?AI教父辛顿的演讲这两天火遍全网...
张雨霏女子100米蝶泳第四 转自: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张雨霏女子100米蝶...
西点药业: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 人民财讯7月28日电,西点药业(301130)7月28日晚间公告,合计持股11.92%的股东横琴鼎典...
金涌投资:公司已批准1000万... 7月28日晚间,金涌投资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已批准总金额为1000万美元的预算,供集团发展第三代互联网...
大学生农村调查社会实践报告30... 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了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利民措施,让我全面了解了新农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