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AIC,比起看机器人打拳,人们更想知道怎么用AI赚钱
创始人
2025-07-28 13:30:59
0

文丨镜相工作室 黄依婷

编辑丨卢枕

7月末的上海天气闷热,以至于开幕式第二天,7月27日,普通观众参观的日子,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办方在入口沿途放置了不少冰块,场馆内的冷气也开到最大,部分区域冷得人直哆嗦。

但还是没能给观众、展商的情绪降温: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有800余家企业参展,规模堪称历届之最;门票很快售罄,没买到票的观众到处求票,二手平台,原价168元的单日票被炒到488-1500元不等,原价498元的三日通票在2000-3000元不等;去往会址世博展览馆和世博中心的路堵得水泄不通,两公里的车程预估要开20多分钟,最后只能弃车步行进场。

很少有产业展览会火爆到这种程度,大家都想追赶这波AI的风口。“还是有点太全民了。”怡欣感叹。她在一家大厂做算法相关工作,今年初,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走进普罗大众视野,她想趁着风口二次创业,到WAIC来找找灵感。

怡欣第一次创业做的AI营销,败在没有找到落地应用的场景,商业模式走不通。在WAIC场馆逛了一圈,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论硬件还是软件厂商,他们的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了。AI不再是讲故事,已经在千行百业发挥作用。

这也是本届WAIC最明显的变化——去年在入口处一动不动、当吉祥物的人形机器人,开始走进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场景,流水线上的分拣、家庭里的洗衣、超市里的拿货……它们离日常生活更近了一步;大模型厂商也不再单纯地卷参数、刷榜单,而是讲起了“大模型+应用”的新故事,有的做AI玩具,有的做智能座舱,都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

今年,AI放下抽象的技术概念,开始变得有用起来。

机器人在C位,从“能动”走向“会干”

今年的WAIC,最热闹的展馆莫过于新开设的H3,一整层区域汇集了几乎当下所有最受关注的具身智能公司,参展的具身智能公司数量也从去年的18家激增到80家。

在这里,智元机器人的展区面积最大,足有300平方米。按照官方报价,这一展区价值至少77万元。远征A2向观众做双语讲解,还拿着手花跳起了啦啦操;灵犀X2在入口处卖萌,头部大大的眼睛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围观、合影;精灵G1玩起了冰壶,还有不少观众从它手中稳稳接过可乐。

宇树科技的展区吸引了最多的围观,他们把机器人拳击赛搬到了展区,现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展区包围起来,晚来的观众只能看前排观众手机录像画面的转播。“宇树还是自带流量啊。”一位观众边说边往人群缝隙里钻。

● 图为宇树机器人正在打拳击。拍摄:黄依婷。

娱乐表演之外,人形机器人开始在工业、商业、家庭、医疗等应用场景发挥作用。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展区呈现了一条完整的工业场景任务链:在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的统一指挥下,各智能体机器人自主相互通报进展、沟通工作,电控柜操作区模拟精细操作,灯泡质检线完成工业检测,物品封装区执行封装作业,机器人穿梭于三个场景之间,完成搬运工作。

一个月前刚完成11亿元融资的银河通用,把超市货架搬到了展区,观众可以通过iPad选择货架上的零食,由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 完成商品取送操作。据银河通用披露,这一应用场景已获得 100 家门店订单,计划于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投用。

自变量机器人在展台干起了家务: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把沙发上堆叠的衣服一件件收进脏衣篓,动作缓慢,但少有失误;非夕科技的机械臂现场当起了中医,给观众按摩肩颈,还在鸡蛋壳上雕花;擎朗智能的机器人当上了调酒师,兼任爆米花装杯……

在众多“大黑铁块”里,首次亮相的傅利叶GRx系列第三代产品GR-3人形机器人显得眉清目秀。它的外形像《机器人总动员》里的大白,奶白色的“皮肤”触感柔软,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就吸引了不少目光。傅利叶方面称,GR-3是一款主打交互陪伴的Care-bot,是“以人为本、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将于8月6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 图为GR-3坐在沙发上。拍摄:黄依婷。

人形机器人好玩、好看,但很多场景离真正投入使用还有一段距离。智元机器人的精灵G1,在现场只能演示“拿一瓶可乐放在观众手上”,无法从观众手中接过物品;傅利叶针对康养场景设计的交互模块之认知康复训练,在移动物品位置后,错把方块当苹果,认知失败——展台工作人员解释说,目前该模块还在试验阶段。

采购方也颇为谨慎。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展台工作人员透露,来现场看机器人的公司不少,但几乎不会当场下单,采购方们需要把产品拿到具体场景中用过之后,才会真正考虑要不要买。

相比在场馆内争相炫技,机器人行业真正的比拼还在场外。宇树发布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R1,售价仅3.99万元起,较去年同类产品降价幅度超30%。降价背后是成本控制,也反映了量产能力,业内的主流机器人公司目前也开始在量产能力上的比拼。

今年4月的业绩发布会上,优必选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健就曾表示,“今年优必选的目标是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全部进入客户的真实场景,采集更多数据。”而智元、宇树今年今年的量产目标也均定在千台以上。

此前,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预算1.2405亿元(含税);优必选自研的工业人形机器人也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项目金额为9051.15万元。

这些采购方都是成本敏感、效率优先的制造业巨头,这意味着机器人开始真正进入真实场景,产生经济价值,从一个仅供展览的“奢侈品”变成解决需求的“消费品”。

模型厂商放弃卷参数,聚焦应用场景

基座模型仍然是受关注的,只是和机器人相比低调了很多。怡欣逛完后说,感觉差点意思。

这点意思差在今年的模型厂商不再把重点放在参数大小和榜单评分了,而是将各种具体的应用场景摆了上来;看上去没有那么高大上,普通观众都能上手试一试了。Chatbot、文生图和视频、AI Agent等几乎是每家模型厂商的标配,共识让厂商们相聚一堂,产品与产品之间不分彼此,而最具辨识度的DeepSeek没有出席。

“AI六小龙”里,零一万物仍然没来,去年来过的百川智能也没来——这家曾号称聚焦AI医疗的独角兽,在经历联合创始人、多位高管离职后,有些一蹶不振。

月之暗面第一次参展,蜷缩在32平方米的展区,不像其它厂商那样摆满显示屏,只是搭了两个服务台,一个号召观众发帖打卡,一个和对新推出的K2模型感兴趣的企业谈合作。主要任务是前者。月之暗面的展台工作人员说,希望借此机会和C端用户多多互动。

智谱也想在C端多发力。在此之前,它一直凭借多项B端、G端订单站稳脚跟。智谱新做了个多模态AI陪伴产品“动动动物圈”,能让用户自己创建角色,和角色打视频聊天,角色还可以主动发起对话,甚至通过Agent给用户点奶茶。该产品团队员工告诉镜相工作室,这款产品的推出很像是内部创业,集成了智谱多款模型,预计下月开启公测。

谈下多项B端合作后,阶跃星辰的展区比去年的大了不少,对角线的位置分别放了一台吉利银河和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智能座舱——这是阶跃星辰和千里科技、吉利汽车集团联手打造的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展区中间是各种搭载了阶跃星辰模型的AI硬件和手机。CEO姜大昕透露,基于商业化的落地情况与增长趋势,阶跃星辰计划将全年收入冲刺目标定为10亿元。

● 图为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内部。拍摄:黄依婷。

MiniMax的展区从去年的边边角角挪到了核心位置,面积也大了不少。据《智能涌现》报道,作为上海AI企业的门面之一,今年MiniMax早早就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了“指定参展企业”,免费拿到了展位。大出来的面积,MiniMax拿来展示模型应用合作案例,涵盖AI智能眼镜、AI玩具、AI智能座舱、AI相机等多个方向。

不止是大模型创业公司急于让模型落地赚钱,大厂们也在模型之外开始做软硬件,并深度结合了自身的业务优势和需求,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阿里展出了夸克AI眼镜。新产品紧密地嵌在阿里生态中,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还支持高德导航、淘宝拍立淘,与飞猪旅行、阿里商旅等合作打造了航班火车行程实时动态提醒功能。将阿里系的资源和能力集成到AI眼镜中,相比其他一些创业公司的产品,先天优势明显。

腾讯混元最新发布并开源了一个3D世界生成模型,一句话或一张图就能生成一个沉浸式漫游、可交互、可仿真的虚拟世界。以前这活儿得由专业建模团队花费好几周才能搭建出来,现在只需几分钟内就能生成,极大简化了3D场景构建流程,生成的场景还能二次编辑。

京东算是模型厂商中,与AI玩具合作最为紧密的,这次正式发布的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占了展区大半面积,其重点合作对象除了机器人企业便是AI玩具品牌,当下较火的AI玩具品牌FoloToy、Fuzozo、汤姆猫、火火兔等,背后都有JoyInside的身影。

这种合作并不止于模型。AI玩具品牌FoloToy创始人王乐告诉镜相工作室,和京东进行模型合作,京东会批量采购他们的产品放到自营旗舰店售卖,相当于把销售渠道也打开了。

整体来看,今年模型厂商们的重心从技术转向商业,从参数比拼转向价值验证。毕竟,在投资停滞的情况下,再不主动造血赚钱,公司都快没了。

应用侧取代模型侧,投融资忙不过来

在7月27日下午,WAIC Future Tech圆桌对话现场,砺思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曦说,大模型融资并没有变冷,感觉冷却是因为没有太多新的大模型团队作为供给,但其他项目的供给变多了。

去年,整个AI投资还聚焦在算力军备竞赛上,大模型公司、大厂都在烧钱买卡,提升模型性能。但是今年,伴随着产业逐渐走向深水区,投资参考的锚点也开始转移,更注重订单增长速度、毛利率、任务效能、ROI等商业指标。

这点在AI硬件领域尤其突出,包括智能眼镜和AI玩具。

和具身智能在同一展馆,XREAL、Rokid这两家智能眼镜死对头隔着过道相望,人气不相上下,产品体验区都排起了长队。

XREAL重点展出了最新旗舰产品XREAL One Pro,主打游戏、观影等场景的沉浸式、低延迟体验。一位父亲带着孩子排进队伍,孩子喜欢打游戏,他想给孩子买点新设备。试用过后,这位父亲决定再考虑一下,“眩晕感很重,还是有线的,需要连接主机”。

Rokid把受众带入了实用场景——翻译和付款。现场,几个外国年轻男女站在点单台后,观众戴上Rokid Glasses,在翻译功能的帮助下点单,然后通过眼镜支付。他们还邀请了乐队戴着眼镜唱歌,眼镜内显示歌词,不再需要提词器。

Halliday、李未可科技、首镜科技也带来了自家智能眼镜产品,加上阿里新发布的AI眼镜,共计六款智能眼镜展出,距离“百镜大战”还有一定距离。

相比之下,AI玩具仿佛成为了共识。仅WAIC创业展区,明确提出做AI陪伴类玩具的团队就有六七家,且产品和商业化都相对成熟,如LOOI已经在海外打出了月销上千台的成绩;百度、阿里、商汤、MiniMax等模型厂商都合作推出了数款AI玩具,吸引了不少家长围观;AI玩具品牌FoloToy创始人王乐今年也变得更忙了,意向投资人开始排队,融资金额也水涨船高,一改去年无人问津的凄凉。

还有更多项目正在涌出。WAIC Future Tech创业展区,有200多个新项目展出,模型生态和算力底座、具身智能和智能终端、效率工具和智慧办公汇集了更多创业者。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现场感叹,今年上半年忙不过来,头部项目的投资竞争很激烈,像是移动互联网刚开始那样。

但哪些项目能跑出来、最后会有哪些商业模式,投资人们也很难作出准确预测。光源资本创始人郑烜乐回忆起一段往事:早些年移动互联网刚兴起,他和曹曦曾就快手的商业模型有过一番讨论,但快手最后走的商业化道路并不在他们的预期之内。

AI正重构各行各业,包括移动互联网,全新的范式还有待探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河水位上涨 今天20时苇沟大...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7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今日12时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
直击现场丨居民因积水被困 北京...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7月27日夜里的一场雨,导致北京密云太师屯镇附近出现大量积水,在镇上的一家养老...
科学与健康|智“理”相通 人工...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新华社)  ...
商务局治理小金库自查报告 财务... 委、××县监察局关于转发湖南省纪委《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
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自查报告 计划... 市人口计生委:  根据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题评估工作的安排,我局领导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