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上观新闻)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的召开,全球目光聚焦于此,也让“张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从智元机器人发布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到智己汽车展示前沿的智能驾驶技术,再到模力社区近200家AI企业“组团出征”,张江的企业正以硬核成果,生动诠释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活力与雄心。
今天,这片热土迎来了她33周岁的生日。从阡陌农田到科创高地,张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求索之路。从三大先导产业的深耕不辍,到AI新赛道的领跑冲刺;从一个个明星企业的崛起,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雨林生态的形成……张江正加速迈向国际一流科学城,书写新时代的创新传奇。
受访者供图,下同定力:三十余年深耕三大先导产业
昨天,在2025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全球推介会上,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伦科夫介绍,“我们刚刚完成临床药效概念验证的业界首个AI药物Rentosertib,仅用了不到18个月,感谢浦东张江的沃土培育了这款全球进展最快的AI药物”。他还分享了英矽智能扎根浦东张江,实现跨越式成长的创新历程。2024年,英矽智能落地在浦东的上海公司创造了3.5亿元人民币收入,同比增长了108%。
事实上,早在张江开发建设启动之初,就将目光锁定在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硬核”产业,后来又敏锐抢抓全球人工智能新赛道,持之以恒地完善产业链与创新链,最终奠定了三大先导产业在全国的领军地位 。
如今,这片科创的热土上,集成电路产业链完备度全国领先,生物医药“一类新药”上市数量国内称雄,人工智能垂类模型企业近200家扎堆生长。最新数字显示:2025年上半年,张江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6%,48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全链布局,张江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地区之一。这里集聚了以中芯、华虹为龙头的上下游企业800余家,形成了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的全链条生态。今年6月,上海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光启天地”启动建设,更标志着张江向下一代信息技术前沿发起了新一轮冲锋 。
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创新策源地。1994年,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启动建设,同年罗氏制药落地,开启了跨国药企与本土创新力量共同成长的新篇章。如今,“张江药谷”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形成了“总部研发在药谷,生产制造在各协同区”的发展格局。依托光源、蛋白质中心等大科学设施,浦东新区正全力将此地打造为创新“核爆点”。2025年上半年,张江就有5个一类新药、4个创新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累计获批的国产创新药与器械分别占全国的13%和11% 。
人工智能产业抢占发展高地。张江科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张江在AI领域的崛起,得益于其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领域的深厚积累。自2018年人工智能岛启幕以来,这里已集聚各类AI企业600余家,阿里平头哥等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尤其在去年成立的“模力社区”,聚焦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和应用智能三大方向,已吸引近200家上下游企业扎根,初步形成了“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集聚效应 。
效力:在世界级赛场上展现“张江力量”
如果说三大产业是张江的“压舱石”,那么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放异彩的AI企业,就是其最活跃、最前沿的“创新引擎”。它们的故事,成为张江科创效力的最佳证明。
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彭志辉通过灵犀X2正式发布“智元灵渠OS”开源计划。它是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对具身智能行业迈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加速具身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家成立仅两年的创新企业,已成为具身智能行业领跑者,彭志辉讲述了智元和浦东张江双向奔赴的创业故事。“浦东张江是具身智能企业创新创业的热土。智元2023年落户浦东张江机器人谷,半年时间就做出了首款人形机器人;2024年自建了生产工厂和数据采集工厂;今年1月,智元率先完成了千台机器人量产下线,正式迈入商用元年。”彭志辉表示。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张江历来重视科创效力,在科技金融、政策服务等方面走在前列。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两支基金落户张江,总规模675亿元,三大先导产业基金在张江投资项目140个、金额近80亿元。
活力: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
在人工智能大会上,以智己汽车为代表,一批自动驾驶领跑者从张江出发,开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智己汽车,是张江“科产金”深度融合的典范。张江高科作为股东方,其世界级高科技产业集群生态,尤其在AI、芯片、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为智己提供了肥沃的技术土壤。智己汽车也不负众望,在智能驾驶、智能底盘、智能座舱三大核心领域均取得了落地成果,销量连续4年增长,收获超10万用户信赖,正向世界展示“智能时代汽车该有的样子”。
事实上,张江始终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从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到全国首个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联合监管试点,再到全力推进基因细胞治疗领域外资准入试点,张江不断以改革破除壁垒,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以科技金融精准滴灌,张江的科技金融服务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从2004年成立张江科投,到与陆家嘴建立“双城辉映”产融对接平台,再到今年设立“一站式”融资服务中心,张江的金融活水持续滋润着科创企业。昨天,浦东新区发布了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种子基金,专注投资创新人才与前沿技术,通过种子基金友好灵活的投资机制,有望帮助解决初创团队“活下去”的生存问题,实现“聚起来”的产业集群,形成“敢创业、爱创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加速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在浦东落地转化,助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垂类模型生态集聚区。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今年4月,浦东新区推出包括“两个100万”在内的青创政策,成为吸引全球英才的有力磁石。在张江,不仅为青年创业者推出了每年100万元、连续3年的资金补贴,还提供了超过26万平方米的低租金创业空间,以及4.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张江33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以战略定力锚定赛道,以制度效力破除藩篱,以生态活力滋养万物,方能成就科创的“热带雨林”,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原标题:《“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活力四射,写在张江科学城开发建设33周年之际》
栏目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