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盛夏时节,重庆巫溪县层峦叠嶂的山间,从海拔175米到1500米的梯田坡地上,成片的李子树累累果实垂挂,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13万亩晚李果树陆续迎来丰收。这一颗颗饱满的“晚熟金果”,映红了果农的笑脸,铺就出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甜蜜之路。
根植四百年,晚李成“黄金”产业
巫溪与李子的情缘,深厚悠远。据《巫溪县志》记载,当地百姓栽种李树的历史已绵延四百余载。近年来,巫溪县精准识“李”,将晚李产业确立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科学规划种植版图。全县27个乡镇150个村的5万农户,在政策引导和技术护航下,将晚李变成“致富树”。
在安阳村,晚李种植几乎覆盖家家户户,总面积达1000亩。村集体负责人沈维平介绍:“起初大家也有顾虑,担心收入不高、病虫害多。但看到别村种得好,我们组织学习,加强管理,随着李子增收,吸引大家都愿意种。”
图:巫溪县种满李子树的梯田坡地(资料图)目前,全县晚李挂果面积达7万亩,去年总产量达4.8万吨,一产产值4.4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7亿元,晚李正成为巫溪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良种强根基,科技育优果
巫溪晚李的“晚”字,是其决胜市场的关键招牌。与国内其他脆李产区相比,巫溪晚李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暖湿区,光照丰沛、水源优质、土壤肥沃,并拥有南方罕见的中低湿度和中高日照组合,堪称李树生长的“黄金地带”。其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晚熟品种在同海拔区域比其他脆李晚上市近一个月,有效填补国庆节前后的市场空窗期。
品质是赢得口碑的核心。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丰富的野生李资源库,巫溪大力推进品种提纯选优与技术创新,现已拥有“巫溪晚脆李”“巫溪酒泉香脆李”等多个自主选育的优质审定品种,并建立了2个品种繁育基地,年育苗10万株,良种辐射市内外。
图:果农查看李花授粉情况(资料图)走进巫溪试验示范园,38个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李子新品种长势喜人。“我们坚持科技赋能。”园内高级农艺师向芳介绍,一方面,利用野生李做砧木试验,以增强抗逆性;另一方面,持续优化栽培技术,确保果品皮薄肉厚、酸甜适口、香脆多汁、营养丰富。
品牌响四方,甜蜜富农家
优良品质铸就了“巫溪晚李”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巫溪晚李接连斩获“全国优质李金奖”、“重庆市名牌产品”、“重庆‘三峡杯’评选会金奖”以及“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等重量级荣誉,实现了从“卖产品”到“树品牌”的华丽转身。
响亮的品牌效应,直接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甜蜜果实。在巫溪县徐家镇枣树集体经济联合社,这一转化效应尤为显著。作为全县依靠李子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的典范,联合社负责人、支部书记夏云介绍:“我们联合社种植的晚李面积达800亩,今年果子个头大、颜色亮,商贩抢着要,收入预计能过百万!”
图:巫溪县晚李获丰收据悉,每年晚李成熟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巫溪,掀起“包青山”“包果园”的收购热潮。“脆甜可口的晚李不仅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更乘着冷链快车,远渡重洋,抵达新加坡、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国际市场青睐的‘中国甜’。”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马兵 赵相东)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