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出海再次刷新纪录!
7月28日,恒瑞医药公告,公司与GSK(葛兰素史克)达成协议,将HRS-9821项目除中国区外的全球独家权利和至多11个项目除中国区外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有偿许可给GSK,该笔交易的潜在总金额高达120亿美元(约860亿元人民币)。
受此消息提振,恒瑞医药开盘大涨。截至午间收盘,恒瑞医药股价为61.01元/股,涨幅达8.17%。
交易总额高达120亿美元
公告显示,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如果所有项目均获得行使选择权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实现,恒瑞医药将有资格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销售提成方面,恒瑞医药将有权向GSK收取相应的分梯度的销售提成(中国区除外)。
据介绍,HRS-9821是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于7月初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作为辅助维持治疗,无需考虑既往治疗方案。该药物已在早期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强效的PDE3和PDE4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支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并为开发便捷的干粉吸入器(DPI)制剂提供了机会。
目前,全球同类产品中仅有Ensifentrine于2024年7月在美国获批上市,预计全年销售额约为4200万美元。公司在HRS-9821的研发上已累计投入约3843万元。
此次协议还包含一项规模化合作计划。除HRS-9821外,协议还包括合作开发最多11个项目,为涉及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每个项目均拥有各自的财务结构。恒瑞医药将主导这些项目的研发,最晚至完成包括海外受试者数据的I期临床试验。GSK将拥有在最晚至I期临床完成时,行使除中国区外的全球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每个项目的独家选择权,以及某些项目替换权。
恒瑞医药介绍称,本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拓宽HRS-9821和多个在肿瘤、呼吸、自免和炎症等治疗领域创新产品的海外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品牌和海外业绩。此次合作将为恒瑞医药全球化进程注入强劲动能,同时为GSK创造2031年后重大增长机遇。这些项目经严格筛选,旨在扩充GSK在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等治疗领域已建立的研发管线,且所有项目经评估均具有成为“同类最优”或“同类第一”的潜力。
“此次与GSK的战略合作,是恒瑞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我们以创新惠及全球患者的使命。GSK在药物研发、全球临床网络及注册申报等方面的优势,将加速我们的PDE3/4抑制剂及其他一系列创新疗法进入海外市场,有望为全球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方案。”恒瑞医药执行副总裁、首席战略官江宁军表示。
记者注意到,BD授权交易的收入款项已成为恒瑞医药业绩的增长引擎之一,为公司贡献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恒瑞医药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公司收到德国Merck Healthcare 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以及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 1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等许可合作对价,确认为收入,利润增加较多。
国产创新药出海成绩斐然
近年来,出海是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license-out(对外授权)模式则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主要引擎。
今年5月,三生制药以一笔最高可达60.5亿美元的重磅交易,一举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的最高首付款纪录。三生制药将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SSGJ-707的海外权益授权给辉瑞,首付款高达12.5亿美元,潜在交易总额则为60.5亿美元。
这并非孤例。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药企共完成94笔license-out交易,总交易金额高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首付款41亿美元,同比上涨16%。
这一火爆趋势也延续到2025年。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仅3个月就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并已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我国创新药企业正逐步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除与GSK的授权合作之外,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还达成两笔授权交易。3月,恒瑞医药宣布将自主研发的Lp(a)抑制剂HRS-5346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默沙东,首付款2亿美元,交易金额累计可达19.7亿美元。4月,公司将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授予德国默克集团。
和铂医药也因对外授权备受市场瞩目。公司3月21日公告称,公司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本次合作中,和铂医药将获得总计1.75亿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额外新增项目的选择权行使费,以及最高达4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外加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作者:何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