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汕尾发布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以下简称“双百行动”),为县镇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科技支撑。结合“地方所需”和“高校所能”,我市依托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5所高校资源,将科技智力与电商活力深度融入县域特色产业,为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按下“加速键”。
技术助力 焕发传统产业新生机
近年来,陆河县以“百千万工程”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核心抓手,通过产业升级、城镇焕新、改革攻坚等举措,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在实施“双百行动”中,陆河县依托高校资源打破资源壁垒,通过专利落地助力降本增效。其中,深圳技术大学以“模式创新+专利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落地“一种银饰品加工用折弯装置”等6项专利,推动“共享工厂”创新模式在陆河县转化应用,实现企业降本约40%、增效约50%,产值从0.3亿元迈向1亿元。同时,推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装饰机器人等建筑信息模型(BIM)两项技术落地,为企业节省人力超60%,大大降低产品不合格率,持续擦亮陆河县“建筑装饰之乡”名片。
为破解陆河传统产业发展瓶颈,高校因地制宜、直击痛点,通过“智取”破解青梅产业、蜂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为果田农业公司研发新型青梅防腐剂,推动低碳固碳建筑材料项目落地,促成投资总额超1500万元的水唇青梅厂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建成后预计年均消化青梅700万斤,带动稳定就业近百人;深圳技术大学针对陆河县蜂产业环境监测滞后、数据支撑不足等技术难题,联合专家团队研发智慧养蜂系统,以自动气象站实现高频气象数据采集,用智能化蜂箱精准监测调控蜂箱微环境,借数字化平台分析数据,助力养蜂数字化,提升养蜂效率约30%。
电商发力 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深化“双百行动”校地合作,海丰县、高校双方聚焦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围绕电商直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为海丰特色农文旅产品销售开拓新路径。一方面,利用“赛事经济”撬动电商消费新支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海丰县政府举办“双百行动·红城杯”电商新媒体推广大赛,围绕大安蒜、红薯粉等地标产品开展实战比拼,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500余条原创作品,曝光量达23万次,带动海丰食品谷核心产品销量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超50%,“汕海嘉鲜”品牌红薯粉单月销售额突破80万元。
另一方面,通过校地共建打造电商直播新业态。深圳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海丰县可塘镇共建学生实践实训中心,设立直播运营、选品策划、客户服务等实训岗位,组织200余名师生参与电商运营实战,协助整合供应链企业50余家,开发6个“可塘彩宝”直播间,预计带动可塘电商基地年营业额突破18亿元,彩宝类产品线上交易额占比提升至35%,助力可塘从“传统产销”向“数字经济”转型。
此外,立足汕尾资源优势及发展实际,结对高校依托“AI+电商”,打造本土特色新IP。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云上汕美”电商直播实践中心,引入11家企业入驻,累计发布694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超500万次;打造“小羊老师”“汕美厨娘”“粉签姐妹”等多个本土特色IP,运用AI技术开发“红灯笼姐妹”网红IP,服务9个“县镇村”行政单位,实现销售业绩超300万元。
多维聚力 开拓融合发展新路径
多维聚力,全面开花。“双百行动”实施以来,校地双方在文旅融合、教育赋能、产业振兴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文旅融合出圈更出彩。深圳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意设计+文艺惠民+品牌建设”创新模式赋能陆河文旅。组织举办“百千万工程”音乐节、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创作《幸福的印记》宣传歌曲、设计“客韵新城·活力陆河”城市品牌形象等系列活动,累计数万余名观众参与,网络图文直播点击约80万人次,推动陆河文旅火爆出圈出彩。
搭建平台形成帮扶合力。深圳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陆丰市共同搭建校地合作实践平台11个,吸引纵向资金投入超100万元,连续两年立项校级科研课题近30项经费50万元,组织68支1000多名师生服务队下乡服务,构建完善的科技帮扶体系。
科技驱动特色产业升级。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城区捷胜镇“海胆+科技小院”,建成水产病害快速检测平台,设计装配2套参胆混养实验装置,开发3种病原菌PCR快速检测试剂盒,提升养殖效率超20%。未来将打造“数字海胆”科教融汇基地,吸引企业入驻,力争3年内实现海胆产业产值翻两番超2000万元,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