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有人在直播间销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产品!”明光市检察院检察官发现,部分网络直播间销售的食品存在非法添加的问题。
面对网络直播销售乱象,带着对“如何才能固定证据”“其他直播间是否存在类似现象”等问题的思考,明光市检察院构建了“网络直播销售减肥食品危害食品安全类案监督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比对,发现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违法犯罪线索,并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查明违法事实后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我们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李某等人被判决承担惩罚性赔偿金,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道歉。”明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郑昕介绍说。
明光市检察院坚持以个案办理推动类案监督,将监督模型运用到其他网络直播间,助推公安机关破获了易某某等8人、王某等2人销售含有西地那非成分保健食品案,查获涉案商品标值60余万元,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件,追索惩罚性赔偿金100余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泗县三中副校长惠凤莲认为,明光市检察院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线索,提升了监督质效,探索了数字赋能检察监督的新路径。
“尤其是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公益诉讼’的监督方式,依法严惩保健食品经营者违法行为,让严重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有效遏制了网络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惠凤莲代表说,“希望检察机关拓展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使用领域,让那些大大小小的公益损害问题都得到切实的监管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