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全国人大代表、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法定代表人余青青始终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保障问题。
“该案通过精准监督破解超范围使用资金困局,以制度创新筑牢耕地保护防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专项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为全国检察机关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余青青代表说。
这是一起怎样的案件,缘何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2024年4月,芜湖市湾沚区检察院依托“田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调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发现了114亩高标准农田撂荒的线索。
“我们对负有监管职责的湾沚区农业农村局进行了立案调查。”湾沚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彭永彪介绍说。
经过走访审计部门,现场勘验,调取项目矢量数据、资金使用账目等,办案检察官又发现,1102.72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被超范围使用于乡村治理、乡村道路和景观建设以及民营商业性乡村旅游等项目。辖区各镇高标准农田不同程度地存在杂草丛生、沟渠毁损等建后管护不力的问题。
湾沚区检察院向该区农业农村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督促退回超范围使用的资金,并统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督促辖区各镇加强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监管,做好建后管护工作。
2024年7月,湾沚区农业农村局向检察机关反馈整改情况,涉案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
“案件的成功办理,离不开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属地政府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余青青代表说,这种协同模式既避免了“九龙治水”的低效,又彰显了法治在整合资源、优化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