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今年以来,理财行业多措并举,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达21万亿元。
对比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194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共存续理财产品4.18万只,较年初增加3.78%,同比增加4.54%;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同时,理财投资者数量也维持增长态势。截至上半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9万个。
产品类型方面,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20%,较年初减少0.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7万亿元,占比为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22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理财服务实体经济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3200亿元,投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0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5万亿元。上半年,理财市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81只;截至2025年6月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3000亿元。理财行业不断推出特色产品,6月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理财产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
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鼓励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等作出重要部署。在这种背景下,理财行业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号召,在产品布局和投研能力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为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作出贡献。从最新数据看,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8.33万亿元、1.82万亿元、0.78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5.60%、5.52%、2.38%。2025年上半年,每月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377至489天之间,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截至6月末,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86%,较年初增加5.7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4.9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