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邵凯)为掌握民营工业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市统计局重点围绕名录动态管理、数据质量管控和科学统计分析三方面强化民营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建立全市民营工业发展季度数据台账,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
联动部门动态更新名录库。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为基础,联合市工信局、各园区管委会对民营工业企业开展常态化摸排,厘清铝基新材料、新型建材等重点工业产业链条,明确统计范围。针对铜川民营经济“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重点核查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铜川新材料产业园等企业集聚区,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季度更新企业名录。
多措并举筑牢数据质量。对民营工业企业实行“线上审核+实地核查”双机制。2025年以来,累计查询工业产值、营业收入等核心指标百余次,组织数据规范性核查90余次,重点排查成品入库、产品销售等环节数据,确保企业“应报尽报、数出有据”。针对陶瓷、食品和医药等特色新兴产业,建立异常波动预警机制,提升数据真实性和匹配度。
分层分类深化统计应用。按煤炭、水泥、有色和电力四大支柱产业细分民营经济贡献度。筛选出53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民营龙头企业,按月监测生产运行与市场动态。分区(县)、分门类汇总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分析产业集聚效应与县域发展差异,全面反映我市民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