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最近,不少上海市民在未注册、未授权的情况下收到来自“聚合停车助手”的短信通知,提示其存在“未缴停车费”,并附带支付链接。部分市民点击后完成缴费,却发现该平台并非官方渠道,且金额高于道路智慧停车的定价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聚合平台不仅未和官方停车缴费平台合作,更存在着服务费加价不透明等问题。
道路停车费被“截流”加价收取
家住浦东新区的王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最近的智慧停车缴费经历:6月22日,王女士的丈夫在栖山路和苗圃路交叉口附近临时停车了7分钟,现场有一名巡检的收费管理员。因为只临时停了几分钟,他们就将车开走了,中途也未有人上前收费,王女士和丈夫便以为这里是免费停车区域,并没有在意缴费事宜。
7月4日,车辆在同一地点再次停了47分钟。几天后,王女士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聚合停车助手”的短信,发件人为虚拟号码,提醒她有两笔车牌号尾号为XXXX的停车订单尚未处理,附带了一个付款链接。王女士这才意识到,原来他们停放的路边是智慧道路停车场。“问题是,车是我老公的,也是他停的,短信却发到了我手机上。”她感到十分疑惑,“我们从没注册过这个App,也不记得给它授权过。”点开短信链接后就跳转至支付页面,准确显示了两次停车的具体时段、路段和价格。
出于警惕,王女士并未立即付款,而是先去社交媒体上搜索了该平台,“网上有很多投诉,有人说多收服务费,有人说信息被套用,我当时就决定打12345问清楚。”市民服务热线回复王女士称:上海目前仅授权“上海停车”App及其官方小程序进行道路停车缴费,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收取费用。
在停车十天后,王女士收到催缴短信,感到十分疑惑,“从没注册过这个App,也不记得给它授权。”
随后王女士在上海停车官方渠道进行支付。
随后,王女士便下载“上海停车”App,查到了这两笔停车记录,金额分别为3元和14元,而“聚合停车助手”的订单则标注为4元和19元,存在一定差额。她在官方平台完成缴费后,再次打开“聚合停车助手”的网站,却发现代缴订单已经不见了。王女士回忆道,自己此前曾在一些商场扫码缴费,“可能就是那时候手机号和车牌号被关联起来了。”
60多岁的曲女士也有着相似的遭遇。7月15日,她驾车前往闵行区都市路与富都路交叉口附近,停在路边的智慧收费停车位。曲女士此前并没有了解过智慧停车,她便询问路旁的其他车主如何缴费,对方告诉她“到时候手机会收到信息的,智慧停车都是联网的。”
“我们停了1小时38分钟,我还特地看了收费牌,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应该是15块钱。”但几天后,曲女士女儿的手机接到了一条催缴短信,支付了20元。
曲女士拍下的都市路与富都路交叉口智慧停车缴费牌。
曲女士女儿的手机接到了一条催缴短信。
起初,曲女士以为可能是收费系统出错,第二天又特意回去停车路段看了一遍停车信息牌,拨打了官方联系电话,对方告知她上海停车系统确实只收了15元,而她女儿支付的20元,是通过“聚合停车助手”完成的,并明确表示:这笔多出来的钱“不是我们系统收的”,无法处理。
“我女儿点的是短信里的链接,页面看着也挺正规。后来我仔细看,才发现页面上有一行灰色字写着‘含服务费’,根本没注意。”她说,自己也试图联系平台客服,“但网页上只有一个邮箱。”
第三方如何是获取停车信息?
根据《上海市道路停车场管理规定》,道路停车费用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由政府授权平台统一征收,唯一官方缴费渠道即为“上海停车”APP及其微信/支付宝小程序、随申办市民云接口。“上海停车”平台官方明确表示:“我们没有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代收费用。”
“我从没授权,它却知道我在哪儿停车。”多位市民质疑,车主没有授权、官方平台没有授权,第三方平台是如何准确获取自己的停车时间、路段和车牌信息的?官方平台是否存在漏洞?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存在被第三方平台“模拟人工操作”抓取数据的可能性。原因之一在于:为了方便车主快捷支付停车费,上海停车APP并不强制要求用户绑定车牌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才能缴费,用户只需输入车牌号即可查询当前待缴停车信息。“这种设计初衷是为了让家人、朋友也能代缴停车费,比如帮父母、配偶缴费,输入车牌号即可。”但这一机制也意味着,只要知道车牌号,理论上任何人都能通过“上海停车”平台查询并代为缴费。
第三方平台可能通过爬虫或模拟人工操作的方式,输入用户车牌,访问官方平台并抓取信息,再以“聚合缴费”名义提供服务,同时在支付中暗藏加价。
输入车牌即可查询、支付。
记者打开“聚合停车助手”网页发现,该支付页面仅需输入车牌号就能查询订单、进行缴费,停车金额旁通常标注“支付XX元”,上方仅用一行浅灰色字注明“含服务费”。
据查询,该聚合平台由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声称支持全国多城市历史账单查询与代缴,整合ETCP、停简单等平台数据,并和不少商场停车缴费系统有合作。其“用户协议”写明:在“用户授权前提下”,可自动抓取、处理、脱敏存储第三方停车信息,并帮助用户简化支付流程。
能不能通过技术手段防范第三方平台的抓取?“上海停车”平台工作人员表示:“这类抓取行为非常隐蔽,往往模拟的是真实用户的操作。”目前平台主要通过公告提醒用户“认准官方渠道”,并建议有疑问者向各区交通管理部门咨询。目前,平台已发布郑重公告提醒用户: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均未被授权代为收取上海市道路停车费。下一步是否会加强前端安全策略、防止数据被滥用,仍待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研判和协调。
记者注意到,除上海外,包括长沙、武汉、北京等多地市民也陆续遭遇“聚合停车助手”诱导付款的情况。不少城市的交管部门已公开发布声明,称与该平台及其背后公司“无任何数据接口、无业务授权”。
随着城市各类服务的数字化,停车等生活缴费事项逐渐成为“信息中介”的新战场。如何规范这类平台的接入边界、信息使用权限与收费透明度,也逐渐成为数字城市治理的新课题。
多位市民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明确的平台行为规范,对“聚合缴费”“代缴入口”类应用加强审查管理;同时,主流搜索引擎、应用商店也应加强审核机制,防止误导性结果排在首页。
原标题:《上海市民发现缴费短信不是官方发的!第三方平台竟抓取车主停车信息后加价收费》
栏目主编:毛锦伟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