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秀洲户外驿站唤醒沉睡资源,解锁劳动者幸福密码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余建平
清晨5点30分许,秀洲区的街道上已有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郑永忠师傅挥舞着扫帚,额头上渗着汗珠。
上午10点,他走进附近的户外劳动者驿站,熟练地拿起血压仪测量血压,随后坐在刚更新的皮质座椅上,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以前夏天只能在树荫下避暑,现在驿站就是我们的‘清凉屋’。”郑师傅的话语道出了秀洲区众多户外劳动者的心声。
在秀洲区,驿站的诞生始于对沉睡资源的唤醒。位于新城街道的江南摩尔爱心驿站,是秀洲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典型代表。这个位于商圈核心区的125平方米空间,由秀洲区总工会发起,新城街道总工会于2024年7月创建,不仅划分出休憩区、就餐区、阅读角等功能区块,还配备了微波炉、应急药箱等20余种便民设施。周边240余家商户带来的庞大户外劳动者群体,让这里日均服务量突破80人次,成为商圈里最热闹的“补给站”。
今年,驿站根据户外劳动者的需求进行了升级改造。针对座椅皮质磨损的问题,更新了一批座椅,提升了舒适度。更值得一提的是,驿站新增了免费电动车维修服务,这是秀洲区总工会针对户外劳动者高频需求新增的特色服务。每月15日上午和30日下午定期开展服务,受到了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群体的热烈欢迎。
“我的电动车刹车有点问题,听说这里可以修,就过来试试。”京东秒送的田玉亮师傅每天在路上奔波十一二个小时,电动车损耗较大。他表示,外面修个刹车片要四五十元,在这里维修不仅工时费全免,材料费也更便宜,而且修完车还能在驿站休息,非常方便。
负责电动车维修的王建飞师傅介绍,外卖车的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刹车片和轮胎等易磨损部件,在驿站维修这些部件,加上材料费也只需二十几元,比店里便宜近一半。“能为这些户外劳动者提供点方便,我也挺开心的。”王师傅说道。
同样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洪合小木屋驿站。这个原本闲置的公交司机休息室,在今年2月迎来“新生”——秀洲区总工会保留其主体框架,投入4万元更新硬件,添置冰箱、自动血压仪、爱心雨伞等设备,6月正式投用后,日均接待户外劳动者超50人次。“以前送件路过只能在树荫下歇脚,现在随时能进来吹空调、测血压,冰箱里还有免费矿泉水。”外卖骑手王大姐满意地说道。
服务的升级不止于此。在洪合小木屋驿站,智能门锁让户外劳动者24小时自助使用场地;斜对面的“小哥暖心食堂”与驿站形成“休息+就餐”闭环,解决了“吃饭难”问题。而在全区层面,秀洲区总工会搭建的区级服务平台已联动6家社会组织,开展急救培训、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20场,覆盖765人次。
“这小木屋虽小,却啥都有,累了能歇脚,渴了有冰水,真是我们户外人的‘暖心窝’!”快递员李师傅一边用微波炉加热午饭,一边对洪合小木屋驿站赞不绝口。这个10平方米的空间,如今已成为周边300余名户外劳动者的“能量补给站”。
“以前觉得驿站就是歇歇脚,现在还能学急救、听法律课,太实用了!”参加过心理健康讲座的环卫工人陈阿姨说。这种“基础保障+特色服务”的模式,让驿站从单纯的休息点,升级为集生活服务、技能提升、权益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除了江南摩尔爱心驿站、洪合小木屋驿站,秀洲区其他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驿站内配备的微波炉、饮水机等设备,解决了户外劳动者的吃饭、喝水问题,让户外劳动者在忙碌的工作中有了一个舒适的港湾。
记者从秀洲区总工会获悉,2025年,秀洲区总工会将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改造提升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全年改造提升14家站点。“我们坚持‘能用不建、能改不拆’的原则,优先盘活闲置场地。”秀洲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改造的站点中,一部分源自公交站房、商场架空层等存量空间,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让服务精准嵌入户外劳动者工作轨迹,用一个个贴心细节编织起他们的“幸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