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投用一年的浦东“模力社区”携创新企业“组团出征”,通过社区专属展台和科技秀活动集中呈现一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
背靠张江科学城,锚定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应用智能3个方向的“模力社区”,正全力厚植自生长的创新沃土。以此为引擎,张江已吸引近20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扎根生长,一个生机勃勃的垂类模型产业新高地正在崛起。
今年是张江科学城开发建设33周年。就在4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聚焦张江再出发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行动方案》,吹响新一轮产业生态攻坚的号角。
张江再出发,时不我待。
从首创首发,到激发动能
去年7月,可吸收心脏支架Firesorb火鹮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微创冠脉团队在张江历经10年科研攻关、在全球进行5年临床验证的心血之作。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科技发展部负责人卢莎透露,火鹮最大的亮点就是,植入血管后,可在3至4年内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自然吸收。“其4年随机对照研究的血栓发生率为0%,突破了全球可吸收支架领域长期存在的临床痛点。”
从张江出发,到领跑全球,这样的创新故事正在不断被续写……
孵化自上海科技大学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正序生物手握最新科研成果碱基编辑疗法,以类似修正笔的方法对患者突变碱基精准修正,力求损伤小、疗效好。正序生物副总裁武冰冰告诉记者,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的碱基编辑药物CS-101已完成临床一期,“我们期待尽快进入临床二期,未来这一全球首创新药有望在张江首发”。
如今,张江已形成以张江药谷为总部研发,国际医学园区、创新药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为生产制造的协同发展格局,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300余家,上市一类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有5个一类新药、4个创新三类医疗器械上市。
生物医药迸发出的澎湃活力也是整座科学城产业发展的缩影。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张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3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16%。
从试验场景,到创新生态
前不久,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搬家了。“我们把总部迁至张江,看中的是这里的AI创新生态。”公司市场总监龚皆贤告诉记者,这家算法技术研究企业期待以自主研发新一代认知智能引擎平台,持续赋能智能制造、社会治理、数字文旅、零售金融、生物医药等行业。
“浦东拥有超过1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丰富的产业结构,给了我们场景应用落地的底气。”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慧表示,“模力社区”以张江科学城为“超级场景试验场”,推动垂类模型在智能生产、生命科学、科技金融、城市管理等七大优势领域规模化落地。
作为国内工业AI大模型应用的先行者,同样驻扎在“模力社区”的羚数智能研发出上海首个完成备案的工业垂类大模型——百工工业大模型。该款大模型在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摘得SAIL奖TOP10。
羚数智能联合创始人陈启明透露,目前,公司服务振华重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远海运重工、中船集团旗下企业等百余家工业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等环节提供智能化支持,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速数字化转型。
打通技术创新成果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张江正在场景、生态和服务上持续发力。
从梦想起点,到成长坐标
在“模力社区”的展示厅里,像琥珀一样内含动植物、风景等形象的透明立方体小摆件颇为吸睛。
这是稀树科技带来的高精度全彩3D扫描-打印一站式服务。用户只要用手机围绕目标物体或场景拍摄多角度照片或视频,上传至平台后,借助AI算法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就能完成超高精度的三维重建,随后生成栩栩如生的三维数字模型。通过全彩3D打印技术,数字模型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无论是记录孩子成长、珍藏旅途风景,还是定制纪念礼物,都能留存更多空间细节与情感温度。开发这款应用的创业者曹瑞翔非常年轻,他今年年初从日本留学回来,5月就和本科同学一起在“模力社区”开启创业创新之路。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厚植青年创业沃土,张江最近专门推出青年创业补贴,入选项目经营企业可获得连续3年、每年100万元的资金补贴。此前,这里已推出超过26万平方米的低租金创业空间,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项目,可享受日租金不超过1元/平方米、最长3年的优惠政策。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怀揣梦想来到张江,找到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坐标。
原标题:《33岁张江再出发!吹响产业生态攻坚号角,续写更多从张江到全球的创新故事》
栏目主编:戎兵 图片来源:袁婧等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
上一篇:逆境破局 铁人队苦战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