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谢巍娥
站在修文响鼓坡矿山上,漫山草木随风摇曳。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几年前还是矿渣倾泻、深坑蚀水的生态“伤疤”?
从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到省级矿山修复优秀案例,这场“生态手术”生动诠释了矿山修复的“两本账”——快还旧账、不欠新账,即对生态欠账“刮骨疗毒”快偿还,对生态红线“铁腕守护”零拖欠。
“快还旧账”,是对历史欠账的雷霆行动。当地以“等不起”的紧迫感重拳出击,建立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将修复责任落实到人;以“一矿一策”推进全县修复,5000亩矿山重披绿装。这绝非简单种树复绿,而是对历史生态欠账的系统性清偿,彰显“旧账不赖账”的生态自觉。
“不欠新账”,是对治理智慧的底线思维。当地投入真金白银,下足“绣花功夫”,从诊断“病情”到回填矿坑,从攻克贫瘠土壤到精选适生树种,再到铺设千余米“生命排水沟”。自然恢复是“根本之道”,以塔松为“先锋”,枇杷、爬藤为“协奏”,黑麦草为“纽带”,构建多层次植被体系,每一步都在敬畏自然中激活新生。
快还旧账是底线,不欠新账是真本事。当“生态优先”成为矿业开发的铁律而非口号,发展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