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月20日举行参议院选举,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丧失参议院过半数议席,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都未能取得过半数席位。与此同时,以参政党等为代表的右翼保守势力的席位数得到大幅提升,反映出日本的政治光谱正在加速右移。
主笔 赵世峰
右翼保守势力得势
从各政党选后所获席位数可以看出,保守派及偏右翼政党的议席普遍增加,自由派及偏左翼的政党则或持平或下滑。
在政治光谱偏右的政党中,日本维新会增加1席,保守党新增2席,国民民主党和参政党则分别大幅增加13席。相反,立宪民主党和社民党均维持原有席位数,公明党减少6席,日本共产党减少4席。千叶大学政治学教授水岛治郎表示:“自民党与立宪民主党这两大势力,已完全无法承接年轻和中年选民的诉求。在中年以下人群中,‘两大政党’已不复存在。”
执政党失去的选票并未被几大在野党瓜分,而是流向了保守右翼政党。其中,成立仅5年的极右翼政党参政党的席位数由选前的2个飙升至15个,令人刮目相看。
参政党在这次选举中的政治主张体现出浓厚的保守主义和排外色彩。该党喊出“日本人优先”,反对全球化,要求减税、限制外国人投资,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修正主义立场,该党支持的新宪法草案包括要求构建“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推行“自尊史观教育”等内容,让人联想到二战前的类似表述。
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最早是大阪府吹田市议员,2012年作为自民党候选人参选国会众议员,但最终落选。2020年他成立参政党,并在2022年当选国会参议员。该党在2024年众议院选举中获得3个议席,今年6月有1名参议员转投该党。此外,该党还有150名地方议员。
此次参议院选举中,参政党在全国45个选区推出候选人,加上10名比例代表候选人,总计55人参选,原计划赢得20个席位。最终,该党斩获14个议席,加上原有的1个非改选议席,议席总数为15个,达到在参议院独立提出不涉及预算的法案所需11个议席的门槛,政治存在感大幅增强。
自民党基本盘流失
外界分析自民党败选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导致自民党去年众议院选举大败的派系“黑金”丑闻影响仍未消除。共同社认为,自民党在未澄清丑闻真相的情况下,放弃了企业和团体捐款改革,民众的不信任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
二是连年物价上涨导致民众生活困顿,而执政党没能提出有效办法。此次竞选期间,自民党和公明党提出的向全民每人发放2万日元(100日元约合4.89元人民币)现金的措施未能吸引选民。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20日在东京电视台的节目中称,围绕物价上涨对策的说明不充分,是导致议席数大减的原因。
此外,自民党的保守派选民大量流失,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因素。保守派选民本是自民党的票仓,但在安倍晋三下台和遇刺身亡后,自民党政府的保守色彩减弱,甚至排除保守派的阻力通过了一些法案,令其核心支持群体感到不满,认为“自民党已经不能被称为保守政党了”。东京广播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政党的支持者中,有多达97%的人认为“现在的自民党比起安倍晋三执政时期更差了”。
参政党提出的“日本人优先”,让这些不满自民党现状的选民想起安倍晋三主张的“夺回日本”,进而转投参政党。据共同社报道,曾经支持自民党的埼玉县一名商户表示,“并不认为参政党有掌管政权的能力,也并不是对其所有政策都表示支持。参政党不过是改变自民党的工具而已。”
极端言论笼络人心
在日本民众经济获得感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参政党鼓吹“全球化”致贫日本人,借助“日本人优先”等排外主张,通过社交媒体不断放大“不安”和“被边缘化”等情绪,吸引了大量不满现状的选民。
过去一个月,日本社交媒体上有关外国人的帖文数量多达119万条,排在所有选举话题的首位,甚至超过了普通民众最关心的物价、年金等关键词。这些言论中,既有不少民众抱怨外国游客大量消费抬高物价、导致公共交通拥挤等内容,也有诸如政府在奖学金、社保补助等方面优待外国人等不实消息。
参政党蛊惑人心的排外言论,绝大多数缺乏依据。比如,所谓“外国人威胁治安”的说法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信息误导。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过去30年在日外国人总数从130万增加到370万,但同期外国人的刑事犯罪人数从2005年的1.4万人下降到去年的9700多人。日本2024年版《犯罪白皮书》显示,外国人起诉率比社会平均值高出4.2个百分点,也根本不存在什么“特殊优待”。
所谓“外国劳工抢占日本人工作岗位、拉低日本人工资”的说法更站不住脚。在日外国人从事的大多是年龄和学历门槛较低的技能型工作,是日本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数据统计,在日外国人月均工资是24.2万日元,技能实习生的月薪只有18万日元,而日本人的月均工资是33万日元。
日本要解决经济停滞、收入下降等问题,需要长期的发展战略以及从根本上解决少子化等难题,而不是把社会问题“甩锅”给外国人。
上一篇:安装师傅一天装了14台空调
下一篇: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发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