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技术规范落地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8亿辆。新国标将从哪些方面完善管理?如何保障电动自行车行好安全路?
多个环节同步推进
推动新版技术规范落地实施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各类安全事故频发,需要各方协力筑牢全链条安全防线。
建立标准体系是强化电动自行车隐患治理的源头。去年底,新修订的技术规范发布: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放宽铅蓄电池车型重量限值……
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意见部署多个环节同步推进——
生产环节:帮助生产企业充分理解技术规范要求,加快新产品量产上市;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节奏,及时消化不符合新标准的库存车辆。
检测认证环节:指导检测认证机构及时按照技术规范开展能力建设,强化检测认证与生产环节的衔接。
流通销售环节:充分发挥以旧换新政策效应,鼓励消费者淘汰更新不符合新标准的产品。
登记上牌环节:提出登记前严格审查发票、产品合格证等证明,杜绝为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办理电动自行车牌证的现象。
目前电动自行车企业、销售门店、管理部门等正围绕新国标进行调整、适配,加快形成适应新国标要求的产业生态、监管模式。
做好新旧标准有效衔接
多家企业已获新版CCC证书
距离新国标实施还剩1个多月,如何做好政策衔接、实现新旧标准车辆平稳过渡?
新修订的技术规范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9月1日正式实施后,还有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CCC证书。
雅迪科技集团轮值总裁周朝阳介绍,公司在塑件、线束、电池盒上,应用了等级更高的阻燃材料;全面升级智能科技,实现了无钥匙解锁、离车自动落锁等功能。
绿源电动车自6月起逐步推行新旧产线柔性并行策略,确保在9月1日前100%完成新国标产品的生产切换。“我们还推出以旧换新补贴、车辆租赁等多元化模式,加速旧标车淘汰进程,确保12月1日前实现旧标车合规清零。”绿源集团副总裁陈文胜说。
3.8亿辆老旧车咋办?
隐患治理仍需加力推进
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高达3.8亿辆,新国标实施后,庞大的老旧车辆群体该如何应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表示,将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为即将到来的新国标实施做好配套准备。
自去年8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试点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工作,今年3月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专项行动。据悉,检测回收站点布局将日趋科学合理,目前,各省已摸清老旧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底数,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保有量均超过3000万辆,另有14个省份超过1000万辆。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强调,下一步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超过5年的电动自行车及其使用者。今年,工信部已配合国务院安委会将老旧锂电池健康评估和报废回收,纳入各省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的重点指标。各地需“动真碰硬”,加大力度督促以旧换新,加快报废存在风险的老旧车辆及电池,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去年以来,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稳步推进,但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需多方合力推动解决。
有序停放和充电,是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住宅小区已建成投用充电端口3900余万个,住宅小区总体配建比约为20%。
“一些地方充电设施缺口仍较大,部分用户没有养成安全停放充电的习惯。”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孙毅军介绍。
最新印发的意见明确,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及亡人交通事故全链条溯源调查工作,对于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等。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电动自行车企业“白名单”制度,引导企业规范生产、规范经营。
铅酸电池正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发现多数安全事故由锂电池引发,铅酸电池自身爆燃风险极低,所以从2024年开始,政策就倾向于铅酸电池。目前,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中的配套率已从15%跌至5%,只有一些高端车型还用锂电池。
成本和回收体系的差异,也让铅酸电池占据更多优势。有经销商算了一笔账:一组48V铅酸电池换购价300—400元,回收价能达到120元(每个电池30元),消费者实际支出仅200多元;而锂电池换购价最低700—800元一组,回收价每组仅40多元。
铅酸电池的回收价格与铅价直接绑定,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闭环,而锂电池回收体系尚未完善,材料提取难度大,回收价低迷。
新国标如同一场“大考”,正在重塑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从电池生产到终端销售,企业的生存逻辑正在被改写。而近期国家大力倡导的“反内卷”,也将促使企业把研发实力作为突围的关键。
“虽然新国标把整车重量放宽至63千克,但就铅酸电池而言,保证续航里程的同时,也对轻量化提出了极高要求。”业内人士表示,这也促进了行业创新,未来几年会淘汰一批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
据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北京日报等
上一篇:迎来伏汛(图)
下一篇:安装师傅一天装了14台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