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源自江南的金融“活水”奔涌北上。江苏银行北京分行秉承“融创美好生活”的使命,怀抱报国使命和为民初心,与时代同行、与首都同频、与百姓同心,在京畿热土上奋力书写“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民生改善”的时代答卷。
回顾波澜壮阔的来时路,广大青年员工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分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胸怀“融合创新 行稳致远 诚信专业 团结奋斗”的核心价值理念,他们以肩膀扛起如山责任,以专业本领竞展风流,生动诠释着青年员工的闯劲、勇毅、锐气与担当;立足岗位职责的锚点,他们以“五篇大文章”为抓手,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每一步,到服务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的每一个环节,踔厉奋发、挺膺担当,坚定不移地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放眼分行金融服务最前沿,青年员工以团结奋斗的精神与昂扬向上的姿态擘画出“奋斗之处是吾乡”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延展……
匠心筑梦 数字工匠精雕金融经脉
运营管理部是银行的中枢神经,虽然不需要直面客户,却以毫秒级的效率校准着服务的脉搏。在这里,有这样一位“数字工匠”,15年如一日,在习以为常的操作中发现改进空间,于标准化流程中提升客户体验。
然而十五年前,蔡娜刚刚加入江苏银行北京分行运营管理部时,也曾面对如山流程文件与复杂系统手册彷徨无措,“就像闯入精密钟表的学徒,连齿轮的咬合声都令人心慌。”而这一转变源于一次携手团队成员参与行内业务流程优化攻坚战的经历。
面对优化平均2小时漫长流程的任务,蔡娜和部门同事日夜攻坚,白天调研同业开户流程,深夜比对数据差异,及时梳理并反馈分行账户开户审核要点,并向网点下发业务提示。最终,通过微信预填平台、引入OCR识别技术等方式,减少80%手工录入和证件信息99.2%自动抓取,成功将平均2小时的业务“马拉松”压缩至半个小时的服务“短跑”。
当系统在试点网点跑通首单,收到一线业务员的反馈和客户的好评,蔡娜的信念逐渐明晰:“运营优化如同疏浚金融河道,更新的是系统和流程,不变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
当前金融科技的浪潮席卷而来,这位“老运营”选择用脚踏实地的巡检、日复一日的测试和流程优化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信念,那些不闻掌声的幕后革新,正是这位“数字工匠”用十五年青春对“融创美好生活”所做最坚实的注脚。
普惠润物 春风化雨守护企业成长
当国家基建的钢筋铁骨拔地而起,供应链末梢的小微企业却常在账期的拉锯中喘息。“传统金融的断点,恰是普惠的起点。”江苏银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部李伯涵揭开了供应链金融的使命——让金融“活水”从核心企业渗透至最细微的毛细血管。
此前,某供应链核心企业因基建项目快速扩张面临资金周转压力,传统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融资需求,制约了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了解情况后,李伯涵和同事深入核心企业调研,白天核对采购单,夜晚搭建资金流模型,为其量身定制“嵌入式金融方案”,在短时间内成功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燃眉之急。
“做好普惠金融,除了要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出发点,还要把握数字化这个核心关键。”通过各类管家产品的应用,李伯涵所在的普惠金融部为该企业提供了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透明化管理方案。“过去跑断腿的事儿,现在手机点一下就知道进度了!”客户的称赞和信任,再次印证普惠金融的温度。
“真正的普惠金融要做企业的及时雨,更要成为携手企业行稳致远的伙伴。”在李伯涵看来,每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生命的共同体,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帮助客户抵御风险、守护信任,建立共生共荣的金融新生态,是属于普惠金融的独特浪漫,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真实的写照。
创新护航 金融活水浇灌创新沃土
“服务科创企业,要先把自己变成‘科技翻译官’。”在江苏银行北京世纪城支行客户经理袁佳毅的工作笔记上,不仅记载着工作备忘录、会议纪要和政策学习心得记录着他从一名普惠金融客户经理蜕变成科创企业成长伙伴的坚实步履。
回忆三年前初涉科技金融的场景,袁佳毅也曾因客户晦涩的主营业务和评估“无形资产”陷入迷茫:“财务报表看不出资产价值,传统风控模型在这里失灵。”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她开始主动学习相关行业的知识,白天泡在创新工场听技术讲座,夜晚研读行业文献了解科技背景,上下班途中也不忘学习行内特色科技金融产品。“评估科创企业要看技术护城河、人才浓度和市场爆发力。”凭借着独创的“科创企业三维评估法”,袁佳毅在科技金融领域不断深耕。
此前,某交通科技企业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但由于缺乏传统抵押物,难以从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我们拥有顶级的博士研发团队!”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负责人的一句话点醒了袁佳毅,于是她连夜为其量身设计了“人才创新贷”方案,创新担保模式,解决了企业的融资困境。
几个月后,该企业研发成果产业化以及企查查APP弹出“企业中标成功通知”的消息接踵而至,耳边回荡着客户的感谢的话语,“江苏银行不仅是为我们提供贷款、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这一刻,她愈发坚定了以专业激活创新基因、引金融“活水”浇灌新质生产力的信念。
以心为舟 守护千家万户财富港湾
十二载寒来暑往,江苏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理财经理张潇的柜台见证了她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也已成为她锚定人生的港湾。这里,既是千家万户的财富避风港,更是反诈防线的第一哨岗。
去年盛夏,当客户张阿姨攥着银行卡来到支行,神色慌张地要求大额取款用于“非常靠谱的投资”时,张潇心里立刻警钟大作。“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段!”扶着张阿姨颤抖的手坐下后,张潇调出反诈案例视频逐帧讲解,“总觉着天上掉馅饼时,咱得先看地上有没有陷阱。”看着屏幕上如出一辙的骗局话术,张阿姨倏然冷汗涔涔:“差点上当,多亏了你,保住了我的养老钱!”尽管此时大厅内等候的人数不少,但张潇还是甘愿向前一步、多问一句,为每一位客户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堤坝。
荏苒时光中,金融的温度同样在岁月里绵延。回想起七旬老人李奶奶第一次来到自贸试验区支行时,小心翼翼地对张潇说,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想合理规划自己攒下的养老金。从那以后,张潇便成了李奶奶的“理财小助手”,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各种理财产品,精心设计养老金理财规划方案。长期以来,张潇不仅帮助李奶奶获得了理财收益,也和李奶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她感叹道:“养老金融理的是财,暖的是人,守护的是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如今,新入职时背不熟产品说明的慌乱已被同事的安抚和帮助熨平;首遇投诉的委屈也化作立足岗位提升服务质效的动力,让她收获了许多客户的认可与好评。在培训刚毕业不久的新同事时,张潇最常强调的就是江苏银行新版企业文化核心体系中“客户至上 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和“融善于心 创美于行”的责任理念:“智能机器处理业务的速度是0.8秒,但客户永远都会记住你为他多花的8分钟。”
当优化流程支撑起服务时效,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普惠沃土,当科技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企业成长,当温情守护筑牢万千家庭的信任港湾——“京”彩绽放十五载,江苏银行北京分行已经成为数百名青年员工以奋斗之姿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故乡。
立足新起点,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的使命在肩。江苏银行北京分行的青年员工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这片与分行血脉相连的京畿大地上书写青春与责任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