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新闻
去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5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北京市文物局正式发布2025年至2027年《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动“古都之脊”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未来三年将着力推动天坛、先农坛等遗产点腾退整治取得更显著进展。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 局长 北京市申遗办主任 张立新:新的三年行动计划要继续加强中轴线的保护、传承、利用,包括五个方面45项措施,重点是在加强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提升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能力,加强北京中轴线的价值阐释和传播国际交流等等这些方面。同时更是希望全社会各方面都能够关注支持,一起共同努力来加强北京中轴线遗产的整体保护。
据悉,目前北京已经拥有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大运河和北京中轴线共八处世界遗产。北京正通过不断深化八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协调机制建设,整体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华文明。
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正陆续向社会开放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年以来,北京持续推进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古都北京不断绽放时代新韵。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北京加快推进重点遗产点的腾退修缮,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正陆续“开门”迎客。先农坛庆成宫与正阳门箭楼,经修缮后都于去年年底向社会开放。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 薛俭: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所在的先农坛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带动下,腾退的古建筑群落有宰牲亭院落、神仓院落,包括庆成宫院落,腾退的空间一律都向观众开放,为古建筑博物馆向观众开放的面积扩大了将近2万平方米。走进先农坛的观众也更多,从去年申遗成功之日到现在,来古建筑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已经达到120多万。我们开发设计了300多款文创产品,尤其被我们观众所喜爱的天宫藻井冰箱贴,目前已经销售达到了19万多件。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依托三维数字孪生技术、AI技术分析,建立了集数据采集、监测评估、保护修缮为一体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
同时,发动公众共同参与中轴线遗产的巡查与监测工作。目前已有8万多条巡检数据、16万张巡检照片上传到监测平台,“全民守护”的生动实践在北京中轴线持续传递。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遗产监测部主任 周子予:在中轴线各遗产要素单位上布设了很多物联网监测设备,比如一体化北斗卫星监测站,可以测量文物地基是否有沉降情况,还有微型加速度计、智能扰动仪,所有这些物联网监测设备的信号都可以通过5G传输到监测大屏上来,对不太便于上监测设备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古建筑病害每月进行拍照采集,上传到监测平台。
(总台记者 罗子瑛 袁嘉忆 周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