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 付克友
7月25日,农夫山泉(HK09633,股价46.50港元,市值5230亿港元)股价盘中飙升5.57%,创下42个月新高,重回5200亿港元大关。
要知道,去年二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农夫山泉曾被推上风口浪尖。从“农夫与蛇”的叙事,到“媚日包装”的指控,从对“儿子美国籍”的质疑,到“资本外流”的焦虑,农夫山泉市值一度腰斩。一夜之间,这个中国包装饮用水龙头品牌似乎成了“全民公敌”。
如今,剧情反转。随着“宗氏争产”风波的出现,公众开始重新审视农夫山泉遭受的攻击。一瓶水的商业江湖可能波涛汹涌,一瓶水的舆论战场也可能跌宕起伏。
不好说农夫山泉笑到最后,但至少正在赢得这场舆论战。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也曾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说,对自己的结局非常有信心。如今看来,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它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但农夫山泉做的,不只是让时间说话。舆论战就是品牌的保卫战。从网络抵制到资本热捧,农夫山泉一定是做对了什么。回头来看,农夫山泉至少在五个方面,不断修筑品牌的护城河。
一是不退缩,让老板出来说话。面对汹涌舆情,钟睒睒直接下场,发表长文《我与宗老二三事》,回应“忘恩负义”的传闻。只是,当时公众情绪转向“复仇式消费”,农夫山泉与娃哈哈此消彼长。接下来,钟睒睒选择更高阶的沟通策略,在2024年8月和12月通过央视《对话》栏目接受两次专访,系统回应舆论质疑,又于2024年11月在赣州召开媒体交流会,阐述自己的商业理念和价值观。
企业家IP和企业品牌的捆绑很危险,但在严重的舆情危机中,又需要企业家挺身而出,用创始人IP和个人声誉对冲品牌风险。尽管钟睒睒并未扭转舆论,但可以想象,如果他保持沉默,舆论会认为他变相承认,结果只会更糟。
二是不回避,用人伦情理说话。关于钟睒睒儿子钟墅子的美国国籍,最受舆论攻击。钟睒睒回应儿子已成年,有自己的选择权;澄清其没有股权;承诺农夫山泉永远是中国企业。其中既有父亲对孩子的尊重,又有对企业归属的明确表态。
舆论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争夺。品牌被卷入“道德高地”的厮杀,事实澄清也可能被视为“狡辩”。但不回避、敢回应,至少是诚实的表现。
三是不妥协,用法律武器说话。最有代表性的是2024年7月,面对香港消委会的检测结果,农夫山泉迅速反击,发布律师函“硬刚”,指出其存在三大错误,要求对方澄清事实、诚恳道歉。结果对方也不得不服软。
在信息爆炸时代,事关产品生命线,与其被动解释,不如主动占领舆论场,强硬反而是底气和自信的体现。
四是不逞强,用弱者姿态说话。维护产品质量,可以强硬。但在舆论场中,以首富的身份去强硬对抗舆论,成为众多网友的众矢之的,则是不讨好的。后来钟睒睒也改变策略,在2024年11月,转而炮轰一些平台的网络暴力和算法“作恶”,认为它们是“以强欺弱,霸凌弱小”,希望相关平台“立即删除对我的污蔑言论、图片,停止对一个中国公民的侵害”。
这种弱者姿态未必能引发舆论同情,毕竟首富地位摆在那里,但达到了引发共鸣、转移焦点的效果。
五是不站队,用一个标准说话。当“宗氏争产”风波爆发,很多人突然意识到,去年舆论最汹涌时,钟睒睒也没有爆宗庆后子女的“黑料”,对冲自己儿子国籍的风波。如果钟睒睒真的知情,那么这是对商业对手的尊重,也是对一个标准的坚守——既然自己不愿意被“道德审判”,那么也不“道德审判”别人。
舆论和众多网友也开始反思,企业家形象远比表面复杂,“道德审判”不值得提倡。宗庆后虽有私德瑕疵,但对员工和社会的贡献不容抹杀;钟睒睒儿子虽是美籍,但农夫山泉创造的就业和税收,却是货真价实。
当然,农夫山泉在资本市场的反转,不只是舆论的反转,更重要的是产品力的支撑。从纯净水战略的启动,到无糖茶饮的崛起,从唤起对“红色尖叫”的怀旧,到“东方树叶”的逆袭,这又回到了农夫山泉擅长的品牌营销套路上。
舆论战背后,信任资产需要长期主义。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坚守核心价值,才能抵御舆论海啸。情绪泡沫终会散去,产品价值才是根本,而时间会改写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