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申遗一周年|少年讲解团让中轴线故事“声”入人心
创始人
2025-07-27 20:05:10
0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这条贯穿古今的文化脉络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在巩固北京中轴线申遗期间传承利用工作成果基础上,强化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重要标识的独特价值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去年底,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阐释和传播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升公众参与效能”是重要的部分,群众的广泛参与为中轴线文化传承注入了蓬勃活力。从青少年志愿团的讲解声回荡在遗产点,到用桌游创意让中轴线历史“活”起来,他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保护的践行者,他们用多元方式让中轴线的故事走进更多人心里,让千年遗产在当代生活中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少年讲解团让中轴线故事“声”入人心

周末的先农坛古建筑博物馆里,一群高举小旗的青少年正围在“一亩三分地”遗址前,向游客讲述农耕文明的历史。“大家知道吗?这里的‘一亩三分地’,曾是明清皇帝亲耕的象征……”14岁的讲解员杨自若语速流畅,眼神清亮,身旁的其他志愿者则向听得入神的观众递上中轴线主题贴纸——这是纵横少年团的日常宣讲场景,也是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群众参与文化传播的生动缩影。

纵横少年团的少年志愿者们为游客讲解。

这支成立于2021年的青少年志愿团队,如今已有近100名中小学生成员,发起人杨自若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的初三学生。团队的成员都是因为对中轴线的热爱而相聚在一起。“参加首届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大赛时,我就想能不能让更多同龄人走进中轴线?”于是,她牵头组建团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中轴线15处遗产点开展多样化公益活动——除了定点讲解,还有“画下中轴线”写生、中轴线主题视频拍摄、名人访谈、文艺汇演等,甚至尝试过英文讲解,让外国游客也能听懂中国古建的故事。

为了让讲解既专业又生动,团队每次活动前,都会邀请古建筑、历史领域的专家为成员们“充电”,从遗产点的历史背景到建筑细节,一一拆解讲解。培训结束后,孩子们自主选择讲解点位,在先农坛、景山、正阳门等遗址点位,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讲解名额常常一放出就被“秒光”,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过往游客不仅从中了解了中轴线深厚的历史文化,更被小讲解员们的专业与热情所打动。有游客在不同点位多次认出同一位小讲解员并给予赞赏,这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许多原本内向的孩子,在多次活动锻炼后变得自信开朗,主动承担讲解任务,这份成长与蜕变,正是文化传承活动带来的宝贵收获。

这群少年的努力,不仅让中轴线故事走进了更多人心里,更登上了国际舞台。202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北京中轴线期间,杨自若作为学生和志愿者代表,参与了利益相关方座谈会,向国际专家讲述青少年与中轴线的故事;2024年3月,团队成员联名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写了一封信,用稚嫩却真诚的文字表达对中轴线申遗的期待,让青少年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回响。

从文化爱好者到公益达人的成长之路

在纵横少年团的故事里,创始人杨自若的身影尤为亮眼。这位“首都新时代好少年”,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持续的公益行动,诠释了普通人如何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种”。

杨自若为游客讲解。

与中轴线的缘分,始于杨自若的童年。小时候,她常跟着家人在重阳节登景山,俯瞰那条“秩序井然、恢宏整齐”的中轴线,虽不懂“中轴线”的概念,但却深深记住了建筑的壮美。2021年,首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大赛启动,杨自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就想,能为这么美的文化遗产做点什么”。凭借扎实的积累和热情,她成功入选中轴线助力团。

其实在加入中轴线助力团之前,杨自若就已经是“公益达人”了。她是中国科技馆的红领巾讲解员,还长期在西城区图书馆担任文化志愿者,主持图书分享活动。“不能白当这个‘助力团成员’。”抱着这样的想法,结合自己在其他场馆的志愿讲解经验,杨自若决定发挥优势,带动更多同龄人参与进来。同年,纵横少年团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从最初同班的几个好友,发展到如今涵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多区各学校的近百人规模。

为了把团队建设得更好,也让团队活动更加专业,杨自若将自己参与各项官方比赛的奖金和稿费7000多元都投入到“纵横少年团”,制作团队用品、邀请专家培训。

杨自若的母亲曹女士一直非常支持女儿的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年参加公益活动的历练,她在女儿身上看到了社会责任感,“她会主动关注文物保护的新闻,会跟我们讨论‘怎么让更多人了解中轴线’,这种主人翁意识,比任何奖项都珍贵。”而对杨自若来说,做公益带来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学业上她也受益匪浅。“讲解时要查很多资料,历史知识记得特别牢,最近几次考试,历史、语文,甚至数学题里都出现了中轴线相关内容,我感觉特别熟悉,在答题时也完全不费力。”

从桌游到科技 让中轴线“活”起来

文化传承,既要坚守初心,也要与时俱进。在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的节点上,以纵横少年团为代表的群众力量,正用创新的方式扩大宣传途径,让中轴线文化“潮”起来、“活”起来。

《北京中轴线·建造师》主题桌游。

《北京中轴线·建造师》主题桌游的诞生,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据悉,本款桌游由杨自若提出创意,由腾讯联合北京京企中轴线公益保护基金会联合对其进行落地。桌游把15处遗产点和更多区域内的建筑“搬进”游戏,玩家可以扮演中轴线建筑师的角色,沿着中轴线地图展开冒险——完成“模拟历史事件”任务、收集建筑卡牌、通过“修缮保护”机制建造地标建筑。“我们想让大家在玩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记住中轴线的知识。”游戏里的每一张卡牌,都融入了孩子们对中轴线的观察:“新修缮的建筑、新开放的区域,都能成为卡牌内容,就像给中轴线写‘动态日记’。”

这款桌游的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文化学习。从资源卡设置哪几项,建筑牌要包含哪些文化元素,还有人特意要加入“文物修缮”的不同技艺,想让大家知道,保护比拥有更重要。如今,桌游在7月27日由腾讯新闻正式落地发布,后续还将成为团队开展活动时的“教具”,孩子们将带着桌游走进社区、学校,让更多人在游戏中了解中轴线。

除了桌游,未来团队还想在科技赋能方面下功夫。“现在青少年都喜欢高科技的东西,我们想把科技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探索与数字文化实验室、大型展览企业等合作。”

从线下讲解到线上传播,从传统桌游到科技赋能,这些创新的尝试,让中轴线文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正如杨自若的家长所说:“北京有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给了孩子无限的创意空间。当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传播文化时,传承就不再是‘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供图/受访者提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晓萌

责任编辑:周朝(EN00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国密歇根州发生无差别持刀袭击...   中新网7月27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27日,美国密歇根州特拉弗斯城一...
全国首届“守护中国好水”活动在... 转自:草原云7月26日,全国首届“守护中国好水”活动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
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全力守好人...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密云区全力做好强降雨应对工作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影响,7月26日夜间,密云区发生极...
直击第十一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 转自:草原云押加赛场上,力士背对背进行较量;民族健身操赛场上,各支队伍的表演精彩纷呈;蒙古象棋赛场上...
海峡两岸动漫配音大赛亮相台北漫... 中新社台北7月27日电 (记者 张晓曦)2025海峡两岸动漫配音大赛27日亮相台北漫画博览会,面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