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苏州科技大学青马宣讲团走进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依云水岸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芦苇荡里的‘火炬’”为主题开展宣讲活动,通过历史叙事、英雄事迹分享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为辖区青少年带来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赓续传承。
“小朋友们,大家都去过常熟沙家浜吗?听过芦苇荡上的传奇故事吗……”现场,青马宣讲团成员朱孟平以沙家浜的芦苇荡为切入点,将革命历史转化为生动故事,讲述了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丛中隐蔽养伤的惊险、后方医院“三十六个伤病员”的传奇、京剧《沙家浜》经典选段的创作背景……通过“历史细节+娓娓道来”的立体化叙事,让青少年们仿佛置身于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刻感受到“芦荡火种”精神的内涵。当听到年仅22岁的朱凡烈士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被敌人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时,现场不少孩子红了眼眶。一名参与活动的孩子激动地说:“朱凡姐姐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用生命保护了大家,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宣讲结束后,孩子们踊跃分享心得,有人提到要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人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活动尾声,全场齐声朗诵鲁迅名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铿锵誓言在会场回荡,将气氛推向高潮。
当芦苇荡的“火炬”照亮青春之路,红色血脉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下奋斗的种子,激励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始终秉持“青年引领青年、青年服务青年”理念,积极推进“高新之声”理论宣讲品牌建设,以新时代青年为宣讲主力军,深化结对共建,以“高校导师+基层宣讲员”共建模式,与苏州科技大学青马宣讲团共建平台、共育新人、共促提升。此外,坚持因材施教理念,探索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创新推出“‘分众式’理论传播行动”“一刻钟理论‘快闪’”等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宣讲活动,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精准传播、有效覆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