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5期,总第938期),原题为《走进学习困难门诊》。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 编辑高雪梅
“情绪平和地对待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就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2023年9月1日,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三河小学,学生们在操场上抛出足球迎接开学(唐奕/摄)“儿子小学一年级时,还能考90多分,现在五年级了,考试只有60多分。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无缘无故发笑,做作业也总是拖拉……”2025年5月中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的门诊里,一位家长急切地向医生描述。她不时转身轻抚孩子的头,满怀期望地说:“儿子,你这次病看好了,下次就能考100分!”
类似场景在各地学习困难门诊的诊室不断上演。到底什么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病吗?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医学专家能给予哪些治疗和帮助?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走进了北京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
关注儿童成长困境
“孩子小动作太多了,总是坐不住,怎么办?”“孩子喜欢胡言乱语说脏话,大喊大叫吓唬人,怎么办?”“孩子容易情绪失控,大家都不敢和他玩,怎么办?”
家长们带着各自的困扰,和孩子一起走进北京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
作为学科带头人,崔永华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已20多年,每次接诊他都会问家长:“今天来这里,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家长的回答大多是——“提高学习成绩”。
这正是北京儿童医院于2021年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起因——“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家长不了解相关疾病,但很关注孩子的成绩。”崔永华向本刊记者表示,孩子学习吃力、成绩差,或许是病理性原因导致,但不少家长对精神疾病有顾虑和偏见,不愿给孩子挂精神科。
“我们希望能以学习困难的名头,吸引家长更积极和更有针对性地带孩子就诊。”崔永华说。
随着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重视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学习困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话题。目前,在北京、上海、江苏、河南、广东等地,已有不少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认为,这体现了医学界对儿童青少年成长困境的关注。
吴仁容提醒:“若是因青春期情绪波动、短期学习动力不足导致的学习困难,可通过优化家庭氛围、改善学习环境等方式得到缓解。若是精神心理问题导致,则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并非一个正式的疾病诊断,而是一类症候群。”崔永华表示,“短期学习成绩差并不能作为学习困难的评判依据。只有当一个学龄期儿童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远远不匹配时,我们才考虑存在学习困难的可能。”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接诊学习困难的儿童找准病因,科学治疗
诊室里,来自大连的10岁男孩小明(化名)正在接受评估。
“您可以帮我们开个条子让孩子休学1年吗?”小明的外婆焦急地向崔永华介绍情况,“孩子上课爱插话、老走神、不喜欢写作业,现在数学考试都不及格了。”
崔永华检查后在病历上写下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他告诉小明外婆:“这是一个常见病,我们有成熟的标准治疗,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孩子现在的情况没有影响到入学。”
崔永华向本刊记者介绍道,造成“学习困难”的精神心理类疾病,包括学习技能障碍(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等。
“其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在儿童精神科患病率最高。”崔永华表示,我国6到16岁的在校学生患此病的比例约6.4%,美国的比例是7.2%。也就是说,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几十个这样的患病儿童。
在儿童精神心理类疾病中,抽动障碍患病率约3%,排第五,但给家庭带来的紧张感或许更高。
来自山西的8岁女孩小玲(化名),就读小学二年级,3个月前,她走在路上,突然不自主地甩脖子、眨眼。她妈妈拿出手机,给医生看小玲当时发病时的视频,希望能开些药物。
“小儿抽动会不断变化位置,相当多孩子会自愈。”崔永华告诉家长,科学治疗不宜过早用药,不严重的时候建议观察,可同时进行行为治疗,改善孩子的情绪。
令人印象深刻的患者还有皮皮(化名),他很喜欢数学,做加减法总是又快又准确。
“数学对我来说很简单,语文却是我的噩梦。我的眼睛看东西很清楚,但是总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皮皮(化名)说,在北京儿童医院被诊断为阅读障碍并系统治疗后,他终于在小学一年级实现了幼儿园时的梦想——会写汉字“九”了。
“针对学习困难的治疗,有的比较理想,有的需要长时间干预,而有的则没有那么大效果,这与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病因有关系。”崔永华举例道,病症因多动症导致,对症服药两三个月后,多数孩子能呈现立竿见影的效果;阅读障碍等学习技能障碍疾病,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有所改善;相对而言,孤独症谱系障碍导致的学习困难,治疗效果则可能不乐观。
“该治大人治大人”
“看到孩子腹泻又抽动,我的魂都没了。”9岁的辽宁男孩鹏鹏(化名)被一大家人陪着来就诊,他的外公列举了孩子参加游泳和足球比赛的各项优秀成绩,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优秀聪明的孩子,突然就手抖得没法写作业。
“放心,不是癫痫,也不是心理障碍躯体化。”崔永华详细查看了各项检查报告,拿出一份家庭功能(FAD)评定结果报告,指着上面的七项异常给家长们看。
“这说明孩子是情绪障碍——孩子在用发作吸引大人注意,想转移矛盾。”崔永华严肃地对病人家属说,“该治孩子治孩子,该治大人治大人。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情绪稳定,给他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本刊记者看到,在门诊中,有的家长比孩子更容易情绪失控,面对已被诊断出现问题的孩子,他们似乎不知如何才好。
被确诊为抽动障碍的小华(化名)来复诊,大声向医生反映:“我爸脾气不好,一生气就打我!”他父亲随口就说:“你再说,我还揍你!”
被确诊抑郁焦虑的小光(化名)近期自杀多次,他母亲却认为:“我感到他挺叛逆,好像是故意想吸引人注意。我想,是不是我们对他太宽容,应该更严厉?”
当听到女儿小玲说“希望妈妈不要对我那么凶”,小玲的母亲辩解道:“那是她的刻板印象。我实在不能理解她做作业为什么那么慢,成绩倒数还喊累。”
家庭教育在治疗学习困难中至关重要。为了科学指引家长,崔永华每次出诊都会详细嘱咐家长注意事项,并通过开办空中课堂、家长培训班等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常有家长忧心忡忡地询问:孩子生病,是不是因为遗传?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教养方式不当?
崔永华宽慰他们,“学习困难”相关心理疾病病因多,且尚不明确,很难找到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就源于大脑发育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与家长教养方式关系不大。抽动障碍则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或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绪平和地对待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就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他提醒,家长在关爱孩子的同时,应避免过度焦虑,不要将孩子成长问题都寄望于通过医药解决。
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在北京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不少患者告诉记者:“号太难挂了!”“每次放号,不到半分钟就被抢光!”崔永华调出挂号信息系统查看,一个半月的号全排满了,复诊病人也只能排一个半月后的号。
“一号难求”的情况,在各大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普遍存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自2022年5月开设以来,每年接诊8000多名患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系特需门诊,也是放号后秒空。
“当前,估计15%~20%的孩子存在‘学习困难’问题。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自尊,不利于其人格健全。”崔永华告诉本刊记者,随着家长对这类问题认识的加深,加之“学习困难”背后很多心理疾病都属于慢病,需要复诊,求诊群体越来越大。因此,挂号非常难,一年到头没有淡季。
为解决挂号难题,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专门研制了一套筛查工具,优化了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在科室下设的各亚专业(包括抽动障碍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门诊、孤独多动抽动专业门诊、青春期心理门诊等)推广。
“想看学习困难问题的病人,不用非得挂学习困难门诊,在我们精神科任何门诊的任何医生那里都能得到良好治疗。”崔永华说。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1/5的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如何了解并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多国正在面临的共同挑战与课题。
比如在英国,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诊所和各类疗法,以应对不同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问题。除了常规的心理咨询辅导之外,接触大自然、骑马、引入宠物疗法等均有可能出现在医院开出的处方上,英国甚至有马场与英国医疗系统合作,专门提供用于缓解焦虑和精神问题的医用马术服务。
新加坡则于202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青年心理健康网络。该网络汇聚各行各业力量,邀请公众集思广益提出改善年轻人心理健康的想法,共同制定关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案,至今已有数千名青少年、家长、照顾者、心理健康和社会部门的专业人员加入。
我国也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024年12月17日,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内,学生们在上心理健康团辅课(徐昱/摄)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2025年4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通过增加服务供给、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提升我国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更关系国家未来。”崔永华表示,学习困难属于儿童发展问题,背后涉及医学、教育、家庭等多重维度。他呼吁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心理健康监测中心,通过医学精准干预、政策资源倾斜和社会认知提升,构建“预防-诊疗-康复”的全链条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