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岭大地的田间地头、村村寨寨,一场持续4年多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正如火如荼开展。金融“活水”奔涌,浇灌出乡村振兴新气象,绘就“三农”新图景。
2022年以来,省总工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省乡村振兴局,以“比投入、比管理、比服务、比特色、创样板”为主题,明确金融支农、普惠金融、涉农贷款余额等10余个竞赛重点指标,组织全省228家金融机构、5550个营业网点、8万余名银行职工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
4年来,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实现三连增,2024年末达1.33万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达219.9亿元,跃居全国第2位。这项被全国总工会纳入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的项目,已成为全国金融系统唯一、全国服务领域唯一的引领性劳动竞赛品牌。
创新金融产品 激活产业动能
“过去,传统信贷要么需要抵押,要么需要担保公司来担保,有了农行的‘蓝莓贷’,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办理流程缩短了一半。”提起“蓝莓贷”,蒙自云科创现代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赵崇军连连称赞。去年,他向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分行申请了200万元的“蓝莓贷”,用于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带动了50多户农户利用智能化种植技术增收致富。
红河州10万余亩蓝莓田中,设施栽培占比超过90%。新建智能大棚、引进优质品种、购置仓储设备都需要大笔资金,而传统贷款对抵押物、信用评级的要求,让不少经营主体望而却步。去年,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创新推出“蓝莓贷”,将信用贷款门槛从AA+级降至BBB+级,信用评分600分以上即可申请。截至今年6月,该产品已为203家经营主体提供2.89亿元资金支持,有力地支持了红河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创新是产业振兴的加速器。在劳动竞赛的激励下,全省各金融机构聚焦“1+10+3”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以金融之力挖掘放大“土特产”优势,“一产业一产品”的金融服务模式在云岭大地遍地开花。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推出“七彩民宿贷”“七彩旅居贷”等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一批旅游村发展农文旅产业;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推出“云旅民宿贷”,累计授信2.7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金种贷”助力元谋打造“南繁育种天堂”,投放信贷资金2215万元。
其他金融机构也因地制宜创新服务产品,“咖啡贷”“竹叶贷”“草果贷”等富农、惠农信贷项目竞相涌现。目前,金融链、竞赛链覆盖范围已从烟草、茶叶等12条传统农业产业链拓展到肉牛、野生菌、坚果等40余条农业品类产业链。截至2024年末,全省高原特色农业贷款余额超过2900亿元。
数字金融提速 服务直达田间
走进安宁市凤仪村梦金鹏花卉公司的智能温室,温湿度自动调节、水肥一体化灌溉等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打包。梦金鹏花卉公司负责人宋新永介绍:“我们种植花卉每亩投资在30万元以上,华夏银行推出的‘花惠贷’采用信用评级,贷款又快又方便。公司现在的产量比设备升级前增加了30%。”
鲜切花是云南的优势产业,但花农们曾长期面临“融资痛”。华夏银行昆明分行打造“花惠贷”系列产品,通过与花拍中心合作,整合花卉成交均价、等级占比、违约率等百项云花大数据,结合自主研发的系统,自动测算资金需求、评判履约能力,让花农的种植技术、过往销量都能转化为信用分使用。花农通过手机银行在线提交申请、上传数据,系统自动审批,电子合同在线签署,贷款直接发放到账户,服务时效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
“劳动竞赛不是比数字,而是比谁能真正帮到农户。”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竞赛,金融机构把服务质效作为核心指标,用数字技术缩短服务距离,推动农户从现场跑转向线上办、抵押贷转向信用贷,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得快、用得上”。
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依托“一部手机云企贷”App搭建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平台,创新契合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特性的“土地抵押贷”“活体贷”“设施农业贷”“招商引资贷”等金融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25年6月末,“云企贷”累计为全省6.06万户农企农户投放贷款366.87亿元,贷款余额158.49亿元。
各金融机构还通过“移动金融服务车”“流动背包银行”,选派金融特派员到一线服务等方式,把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村村寨寨。目前,全省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3237个,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转账、缴费等业务。针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全省建立225个普惠金融服务港湾、45个首贷中心,截至2024年末,分别为7.14万户企业、5.8万户“信用白户”提供326亿元、201.7亿元贷款支持。
聚力乡村振兴 服务发展大局
“守着金沙江,却浇不了田。”这是元谋县姜驿乡百姓世代面临的困境。而如今,随着“水光互补”提水工程的推进,一切即将改变。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解决6.67万亩耕地灌溉问题,还能新增3.27万亩灌溉面积,让“雷响田”变成丰产田。
“工程快速推进,得益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元谋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云飞介绍,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后,经过省、州、县三级调研论证,决定在姜驿乡投资建设集光伏发电、提水、输水、灌溉为一体的“水光互补”综合开发项目。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将该项目列入年度重点项目,采用“单一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模式,即以项目未来收入作为还款保障,突破担保瓶颈,开启优先办贷通道。2024年9月,4.6亿元贷款快速获批,目前累计投放4笔1.46亿元贷款,推动工程提速推进。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政策性金融始终冲在前、作示范。劳动竞赛开展以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聚焦高标准农田、耕地治理保护、耕地流转、农用地整理等,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今年5月末,贷款余额195.39亿元,年内累计发放10.05亿元。
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上半年累计在重点帮扶县投放高速公路项目贷款16.84亿元,本年净增14.49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探索银政合作模式,打造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金融示范区,对农户实施最优惠贷款利率,已发放贷款3.52亿元。文山、迪庆等地金融机构创新建立民族团结金融服务站、金融先锋站,推动“党建+金融”模式。
截至2024年末,全省88个脱贫县贷款余额1.19万亿元,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167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二,为206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发放贷款333.25亿元。
4年来,通过培育推树先进典型,全省累计表彰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4个、奖章获得者12人,工人先锋号获得集体4个,表扬90个集体、150名优秀职工,带动形成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铁军。
这场“金融助农擂台赛”将“比学赶超”的赛场延伸到乡村振兴第一线,用特色产品激活产业、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用政策托底民生,赛出了服务质效、赛出了为民情怀。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劳动竞赛机制,在立足云南、融入产业上系统谋划,在加大投入、创新产品上细化举措,激励广大金融系统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书写新时代金融服务“三农”的精彩篇章。
撰文:郎晶晶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