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小博士)
2025年以来由DeepSeek、ChatGPT等大模型引爆的生成式 AI 浪潮让智能算力需求呈爆发式上升,数据中心产业投资开始从通用算力中心迅速转向智能算力中心。
随智算中心而来的是芯片的功耗以及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持续的攀升,正面临着能耗攀升与热量管理的严峻考验,传统的风冷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当前,液冷系统凭借其出色的热控效能与巨大的节能潜力,已然成为确保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
液冷技术是利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其载热能力、导热能力以及强化对流换热系数均远超空气,约为 20倍左右,相比于风冷,液冷散热效率更高,有助于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的散热效率,从而实现降低能耗。
现在不仅超算中心用液冷,金融、电信行业也在加速普及,某数据中心甚至做到PUE 1.06。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液冷市场将以59%的速度猛增,2025年全球渗透率预计超20%。
本期我们就来全面梳理一下A股里面液冷系统相关产业链,单独从液冷系统服务器来看产业链主要涵盖:
上游核心部件与材料、中游液冷服务器的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数据中心的应用与运维三大关节。
2025年液冷服务器产业链投资逻辑与核心企业梳理
(基于政策驱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爆发背景)
一、核心投资逻辑
政策强制推动
:四部委要求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PUE降至1.5以下,一线城市收紧至1.15;运营商计划2025年半数新建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技术。
技术替代刚性
:AI算力芯片(如英伟达H100/GB300、寒武纪MLU570)功率密度突破50kW/机柜,传统风冷PUE高达1.5-1.8,液冷可降至1.05-1.15,成为刚需。
经济性凸显
:浸没式液冷全生命周期成本较冷板式低22%,8年运营周期内能耗费用降低35-50%。
市场爆发预期
:中国液冷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120亿元,2030年超1000亿元(CAGR 45%);全球渗透率2025年超20%。
二、产业链全景与核心企业分析
上游:核心零部件与材料(技术壁垒最高)
巨化股份
:半导体级氟化液通过台积电验证,单吨售价超150万元,国产替代加速。
新宙邦
:电子级氟化液产能扩张,适配英伟达GB300高压循环系统。
英维克
:全球首创液环式真空CDU(根治漏液风险),冷板技术通过Intel认证,进入英伟达MGX生态。
曙光数创
:浸没式液冷CDU市占率超60%,单柜功率密度达50kW,适配超算场景。
川环科技
:PTFE材质液冷管路通过UL认证,适配英伟达GB300高压系统,技术指标达V0标准。
强瑞技术
:液冷快接头(UQD)供应商,进入华为、英伟达供应链,订单增速超100%。
中游:液冷服务器制造与系统集成(主战场)
浪潮信息
:全球液冷服务器龙头,市占率超50%,冷板式整机柜交付周期压缩至4个月,产能3.6万台/月。
紫光股份
:全栈液冷方案中标电信45亿元订单,毛利率42%,适配AI算力集群。
中科曙光
:浸没式液冷市占率65%,部署数万台液冷服务器,PUE低至1.03,主导超算中心改造。
高澜股份
:字节跳动核心供应商,浸没式液冷模组技术领先,单柜功率密度45kW。
申菱环境
:华为核心供应商,单相浸没式系统适配英伟达DGX SuperPOD架构,毛利率38%。
同飞股份
:板式液冷技术突破,推出数据中心液冷配套产品,覆盖冷板、TANK等全链条。
下游:数据中心与运维(场景验证与规模化应用)
数据港
:阿里云合作伙伴,浸没式液冷方案PUE低至1.09,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扩容。
润泽科技
:字节跳动液冷数据中心供应商,单项目PUE 1.06,年节省电费超千万元。
科华数据
:液冷系统集成商,余热回收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率30%,部署于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三、核心企业竞争优势与亮点
公司 | 核心优势 | 技术/市场亮点 |
---|---|---|
英维克 | CDU技术全球领先,液冷方案通过Intel认证 | 冷板式液冷市占率超30%,进入英伟达供应链,适配GB300芯片。 |
曙光数创 | 浸没式液冷绝对龙头,中科院实控 | 单柜功率密度50kW,PUE 1.03,超算中心市占率65%。 |
浪潮信息 | 全栈液冷方案,产能规模最大 | 冷板式液冷整机柜交付周期4个月,AI服务器订单占比50%。 |
中科曙光 | 浸没式技术先发优势,政策支持 | 部署数万台液冷服务器,主导制定10项国标,PUE低至1.03。 |
川环科技 | 液冷管路国产替代龙头 | PTFE管路适配高压系统,进入英伟达供应链,技术指标达国际水平。 |
四、风险与机遇
技术路线博弈(冷板式短期主导,浸没式长期潜力);
供应链依赖(氟化液90%进口,3M垄断);
标准缺失(接口与配方未统一)。
政策强制推动PUE下降;
英伟达GB300芯片全液冷方案落地;
浸没式液冷在AI训练集群渗透率提升至60%。
五、总结
液冷产业链将受益于AI算力爆发与政策强推,中游设备龙头(英维克、中科曙光)及上游材料突破(巨化股份、川环科技)为核心配置方向,浸没式技术(曙光数创、高澜股份)为长期增量主线。建议关注技术迭代与供应链国产化进程,警惕技术路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