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全球资管巨头抄底中国房地产
创始人
2025-07-27 15:56:08
0

(来源:ETF进化论)

外资巨头宣布抄底中国资产,这次瞄准的是不动产。

1

全球资管巨头抄底中国房地产!

全球资管巨头施罗德资本与浙江西子国际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起30亿元私募房地产基金,聚焦长三角核心城市优质写字楼及消费类基础设施投资。

施罗德资本管理资产高达937亿美元(约6500亿元人民币),2019年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2020年完成AMAC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已管理七只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

抄底中国资产的外资,不止施罗德资本,多家国际资本巨头加速布局中国资产。

今年以来,美国知名商业地产、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之一的汉斯集团旗下的汉斯(上海)私募基金,淡马锡旗下淡明(上海)私募基金、安耐德资本旗下安耐德(北京)私募基金、美国范达集团旗下范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等多家外资私募均完成登记。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巨头宣布加仓中国不动产,信号意义明显。

有观点称,资本“大鳄”已备好资金潜伏,待优质不动产价格“底部”到来,抄底、并购和交易大戏将会上演。

A股方面,外资也在加仓中国股票。

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和持股数量均有出现上升。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资金持仓市值为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2.38%;持股数量为1235.10亿股,较一季度末增加3.18%。

国际大型机构的调研显示,全球资金对中国市场态度转暖。

景顺发布的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调查数据显示,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明显回升。

这项调研覆盖了83家主权财富基金和58家中央银行,这些机构总计管理约27万亿美元的资产。大多数受访者(59%)预计未来五年将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相比去年意愿明显提升,该数据去年为44%。

这是自2024年以来的重大转变,可能表明投资者对中国市场进行单独配置,与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分开。

全球资金重新评估中国资产价值,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认为,2025年或将成为中国资产的大年。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了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偏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尤其是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雅下水电引爆这些ETF!

债券ETF规模一举突破5000亿

总投资1.2万亿元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规划建设5座梯级水电站,年发电量相当于三峡三倍,引爆相关主题ETF。

钢铁ETF、化工ETF、基建50ETF、建材ETF本周均上涨,资金也在流入相关ETF。

本周净流入资金超1亿元的基金有43只,其中,钢铁ETF、化工ETF、基建50ETF、国泰建材ETF、富国建材ETF分别净流入资金14.24亿元、13.9亿元、12.16亿元、11.05亿元和10.03亿元。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此外,债券ETF本周也迎来了历史性突破,规模开启“狂飙”!

债券市场巨震之际,本周债券ETF继续吸金,在7月17日上市的10只科创债ETF助力下,债券型ETF规模一举突破5000亿元大关,最新规模达5075亿元。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后的第5个交易日(7月23日),其总规模迅速突破千亿元大关;截至7月25日,科创债ETF的规模继续增长,达到1010.86亿元。

10只科创债ETF中,半数产品规模超百亿元。其中,科创债ETF华夏、科创债ETF嘉实、科创债ETF富国、科创债ETF鹏华、科创债ETF招商规模均超100亿元,规模最大的科创债ETF华夏达到153.09亿元。

年内债券ETF资金净流入超2756亿元。其中,以基准做市品种的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为代表的新产品表现尤为突出,贡献了超过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目前整个债券ETF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科创债ETF和信用债ETF的规模占据近半壁江山,沪深两市共有债券ETF产品39只。

从单只债券ETF产品规模来看,短融ETF和政金债券ETF规模均超500亿元,可转债ETF规模423亿元,这三只产品规模居前。

从债券ETF持有人结构来看,约85%的债券ETF由机构投资者持有。

债券型ETF突飞猛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年来利率水平不断降低,债券的阿尔法收益越来越难获取,机构不得不转向贝塔管理和低费率的工具化产品,以债券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越来越受重视。

3

淡水泉赵军最新罕见发声

知名私募基金淡水泉举行线上交流会,创始人赵军罕见发声。

赵军在2000年初是嘉实基金的投资总监,2007年创立私募淡水泉,淡水泉是老牌头部私募,管理规模一度超千亿。

以下是最新路演核心观点:

1.上半年市场机会呈现“哑铃型”特征。

一类是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价值红利类资产,这类资产在今年整体表现并不突出,但内部分化,银行股表现一枝独秀;

另一类是新兴成长类资产,这类资产呈现快速轮动特征,年初是AI算力、机器人,之后则是由新消费和创新药接力。

2.美国例外论的松动或将推动全球资本的再平衡。

全球基金在中美两个市场投资比例的变化情况,对中国市场的配置自2021年见顶后,近一年出现了低位企稳的征兆,后续海外资金的系统性回归有赖于中国经济复苏的确定性。

3.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1)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不仅有市场变化带来的估值切换,也有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后带来全球资金增配;

(2)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很多优势产业的头部公司因为具备更优秀的全球化能力,展现出较强的个股阿尔法;

(3)科技自主可控: 关注关键领域的国产化机遇,以及伴随AI技术突破带来的投资机会。

4.下半年AI依然会是科技板块重要的投资主线。

微观调研来看,很多中国的电子、半导体公司已深度参与到全球AI产业链,利润甚至比之前市场认为好生意模式的果链还要丰厚。

宏观角度来看,中美两国无论在AI人才还是技术优势上都显著领先其他国家,尽管AI应用端还处于早期阶段,现象级应用也尚未出现,但在各行各业都有一些落地开花,出现了一批有一定收入体量的AI产品。

分板块来看,下半年AI机会将体现在:

1)海外算力方面,目前景气度较高,更多关注结构变化带来的机会,如GPU组网形式的变化、ASIC和GPU的占比变化;

2)国产算力领域,尽管目前仍处于相对被压制的状态,但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存在机会。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和政府国央企的持续投入,国产自主可控大模型和GPU将会是趋势;

3)AI应用领域,当前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很多公司都在加入一些AI的功能,看好那些主业基本面趋势好、同时AI对其能有加成作用的公司。

5.近年来汽车行业呈现三个新特征:

第一,车的科技属性越来越强,智能化越来越强;

第二,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只有产品力足够强或性价比高的车型,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三,营销方式上重视流量效应,车企之间从卷产品蔓延到卷流量,一些车企高管以自身IP带来流量效应,增添销售动力。

汽车行业看好三个方向:高端化、智能化、出海。

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未来机会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唯有强者留其名”,腰部或尾部企业会面临到较大的压力。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岛故事|男子海上漂流3小时青... (来源:猛犸新闻) #男子海上漂流3小时靠矿泉水瓶救了命...
聚焦AI领域投资 AI投资联盟...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子霖)7月27日,“AI投资联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行...
三环路十陵立交能否增设匝道?回... 转自:成都发布悠悠万事,民生为本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都发布已上线城市留言板民声回音壁、便民关键词等服...
山西一起交通事故致6死8伤!另... 7月27日,记者从山西省河津市相关部门了解到,7月26日13时55分许,在河津市鑫光大道樊村堡路口,...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总工会开展送清... (来源:河工新闻网)转自:河工新闻网  河工新闻网讯(记者朱润胜 通讯员刘金闻)连日来,秦皇岛山海关...